,黄鹤楼(Yellow Crane Tower),天下江山第一楼”巍峨耸立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蛇山峰岭之上,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国家AAAAA级景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享有“天下绝景”之称。相传始建于三国,唐时名声始盛,这主要得之于诗人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诗句。宋画《黄鹤楼图》再现了宋楼的面貌。图中黄鹤楼建在城台上,台下绿树成荫,远望烟波浩淼。中央主楼两层,平面方形,下层左右伸出,前后出廊屋与配楼相通。全体屋顶错落,
翼角嶙峋,气势雄壮。宋之后,黄鹤楼曾屡毁屡建,清同治七年(1868)重建,但只存在了十几年。现遗址上只剩下清代黄鹤楼毁灭后唯一遗留下来的一个黄鹤楼铜铸楼顶及当时楼貌照片,已不是宋画在高台上丛建多座建筑,而取集中式平面,高踞在城垣之上,平面为折角十字,外观高三层,内部实为九层。下、中二檐有12个高高翘起的屋角,总高32米。
黄鹤楼坐落在海拔高度61.7米蛇山顶,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72根圆柱拔地而起,雄浑稳健;60个翘角凌空舒展,恰似黄鹤腾飞。楼的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黄鹤楼色彩绚丽。
黄鹤楼,“冲决巴山群峰,接纳潇湘云水,浩荡长江在三楚腹地与其最长支流汉水交汇,造就了武汉隔两江立三镇而互峙的伟姿,这里地处江汉平原东缘,鄂东南丘陵余脉起伏于平野湖沼之间,在龟山上,江上舟辑如织黄鹤楼天造地设于斯,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唐朝诗人李白一首“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使武汉江城之称名扬四海;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得黄鹤楼声名大振。因与对岸晴川阁隔江对峙,相映生辉,被称为"三楚胜境"。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