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阜宁境域,数度“陵谷互易,沧桑改观。”大海夺田时,“怒潮啸涌,百里为墟”,陆地遂成浅水湾。海潮东退,水湾又成陆地。新石器时代,距今约6000年前的一次海潮东退,海岸线始长期稳定在北沙、羊寨、施庄一线。此后,沧海变桑田,海岸线逐渐东移。黄河夺淮后,黄水夹带大量泥沙于河口附近沉积,“淤垫日远,增地日多,”至清雍正九年(1731)立县时,海岸线已东移90公里。古阜宁境域,新石器晚期已有人群活动。春秋战国时,阜宁境域是吴国的辖地,吴亡属越,越亡属楚。西汉时属古射阳、盐渎县,晋属山阳、左乡、盐城县。此后,历朝属山阳、盐城县。清雍正九年(1731)析山阳县东境马逻、羊寨等图,盐城北境仁义、长乐诸里,合场灶及海滩新涨之地设县,名阜宁县,属淮安府。彼时阜宁地域广阔,东临黄海,西以苏嘴与山阳相连,南至草堰河与盐城接壤,北以云梯关与安东毗邻,总面积5766.75平方公里。民国初年,隶江苏省淮扬道,民国21年(1932)隶江苏省第十督察北部分地区。民国29年(1940)建立抗日民主政权,隶淮海区,民国30年(1941)隶盐阜区。是年析县境东北部分地区,建立阜东县。民国31年(1942)析东南部分地区建射阳县。民国34年(1945)隶盐阜分区,是年12月,隶苏皖边区第五行政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