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印象——福建唯一入选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家乡区县: 福建省新罗区

龙岩山歌是福建省的汉族民间音乐。以反映现实生活题材为主,唱词、道白常借用山歌的比兴手法,音简意赅,通俗生动,押韵顺口,诙谐活泼。音乐曲调以闽西山歌、竹板歌和民间小调、民间器乐曲为主,经加工提炼,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有的高亢嘹亮,热烈奔放;有的悠扬婉转,清新明快;有的轻松活泼,诙谐生动。整个戏曲,节奏自由、旋律简洁流畅、调性调式灵活。龙岩汉族民间歌舞“采花灯”中的“蝶步”,即是龙岩山歌戏的主要舞蹈动作。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龙岩山歌戏在博采众长的同时,始终保持自己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色彩,因而倍受海内外人士的青睐,素有“闽西一朵艳丽的山茶花”的美誉。


龙岩,素有“山歌之乡”的美誉。逢年过节,城乡常常歌台高筑:“龙川河水波连波,龙岩山歌锣打锣。这山唱来那山应,一人唱歌万人和……”歌声此起彼伏,演唱形式有对唱、和唱、联唱、表演唱。曲调高亢悠扬,悦耳动听;行腔行云流水,时张时驰,顿挫有致,深受群众的喜爱。
为了使龙岩山歌戏得到发扬光大,1954年,经福建省文化局批准,成立龙岩山歌剧团。近半个世纪来,剧团创作演出了大量的剧目,有的节目还晋京演出,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好评。其中《茶花娶新娘》在福建省第九曲戏曲现代戏汇演中获多项奖励,后被拍成了电视剧;《山妹桥》荣获全国“天下第一团”汇演剧目奖和优秀演员奖。


采茶灯又称采茶扑蝶,是福建省的汉族民俗舞蹈,这一蜚声海内外的龙岩地区汉族传统艺术瑰宝起源于龙岩市新罗区苏坂乡美山村,迄今已有二百七十多年的历史。采茶灯的歌舞源于当地汉族劳动人民采茶活动,表现人们上山采茶过程中欢乐的心情及与茶园、花蝶等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采茶灯的音乐旋律、伴奏锣鼓、舞蹈语汇、队形变化有其鲜明的艺术特点和个性特征,基本舞步风格独特,其步伐轻盈、细碎、身体挺拔,并用山歌演唱和穿插对白来表现茶农劳动的乐趣和热爱生活的愉快心情,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广泛流行。
2015年新年前夕,国务院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福建龙岩市新罗区申报的“龙岩采茶灯”位列其中,这是福建省唯一入选“传统舞蹈”类的项目。
为了这一刻,新罗区上下努力了10年。

 

能力秀主页: http://www.wm23.cn/senayon_
观点互顶评: http://wm23.cn/senayon_/422353.html
梧桐子主页: http://www.wutongzi.com/uc/04755904.html
❤博客主页: http://blog.sina.com.cn/u/2615104695
浏览词条[1]: http://www.wm23.com/wiki/117075.htm
浏览词条[2]: http://www.wm23.com/wiki/117482.htm

 

senayon_(2015-04-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