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阳市郊,有一个异常神奇瑰丽而又迷人的地方,人称香纸沟。那里巉岩高耸,怪石嶙峋,沟壑纵横,河谷深切,层障叠翠的树幔,铺绿了山山岭岭。
古法造纸
水车在吱嘎吱嘎地旋转,石碾在慢悠悠地滚动,刻划着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年轮。在这古朴神秘、幽雅清新的深山老箐里,一座座古老而又原始的造纸作坊,散落在溪边、涧边,以它独具的魅力展示在人们面前。眼前那距今1900多年的蔡伦造纸术,从伐竹、破竹、沤竹、碾篾、提浆、抄纸等一整套操作工序,依然完整地被这里的人沿袭至今,这既是一个奇迹,也是一个秘密。寻幽探秘者纷至沓来,引来都市人的惊奇、迷惑和遐想。
洁净、简朴的干栏式的农舍,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地遮掩在凤尾竹的后面。门前闲坐的老人与院里嬉戏的顽童,似画家笔下幅幅精品,似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园。
站在十二码头——王岗,极目远眺,山兆水色尽收眼底。那九溪十八涧汇合而成的白水河,像条银色的锦带在山间飘舞盘旋。蓝天与青山衔接,碧柳与红花相间。沿河两岩,青蔓垂挂石壁,直拂水面;枯藤缠老树,相依相伴;万壑古树参天,千山杜鹃啼叫;银练高悬,飞流而下,溅起那晶莹的大珠小珠,撒落玉盘,似一幅幅山水画卷,勾画出方圆25平方公里的锅底箐、南靖寺、龙井湾、葫芦冲、香纸沟等七个自然风景区。
明洪武年间,“调北征南”将士奉朱元璋之命来到这片土地,候爷越国汪公率领一队人马在这里披荆斩棘,拓荒耕耘,伐竹造纸,采香叶做香,建房舍,修碾房造香坊,营造香纸,给原来荒野的山沟带来勃勃生气。从此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故名“香纸沟”。世居在这里的彭氏宗祠里至今还供奉着“越国汪公彭氏宗祖之位”神主。据彭氏家谱记载,他们来自湖南,随越国汪公从军到此,为祭祀军中阵亡将士的英灵,在此营造钱纸(幂纸)。湖南简称“湘”,为表不忘思乡之情和湘中弟子,故名“湘子沟”(亦名“乡思沟”)。当年候爷在香纸沟后山修建的“南靖寺”,整日香烟缭绕,钟磬悠扬。随着岁月流逝,万绿从事那金碧辉煌的殿宇,毁于十年浩劫,留下残垣断壁。寺前那株百年槐树,犹如一位耄耋老人,看着它的荣辱与兴衰。
在悠悠岁月中,被白水河雕凿成的奇峰异石,千姿百态。踏上跳礅石,转过九曲径,一片奇峰,横于眼前,它与大山分离,酷似一把张开的扇子,这就是“播煨笔”(布依语)——扇子岩。传说这是王母娘娘放在香纸沟的镇山宝扇。山峰上那栩栩如生的“补闹丢帕”——姜太公钓鱼,时隐时现在烟树葱茏的林海里。
香纸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有那耐人寻味的传说。不信,你看那对面山上,那浑身长满荆棘的崖石,尖着嘴,撅着臀,像一只刺猬蹲在那里拱着一块石头,那就是“刺猬哄石”。还有那维妙维肖的“石猴扮换鬼脸”,吸引着游客从不同角度审视,对它评头论足。那一张张诙谐滑稽的鬼脸,惹得人捧腹大笑。峭壁上,那酷似“鵾鹏展翅”的巨石,正振翅欲飞。你看那白水畔的石船,欲乘改革的东风,载着香纸沟浓郁淳朴的民族风情,冲出山沟,驶向世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