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粿(闽南话)又称为发糕。客家语称之为钵粄、发粄或碗粄,发酵类米制糕粿品。在海陆丰都有做发粿的传统,发粿一般在冬至、春节等大节目或重大祭神活动中才会做的一种糕点。
发粿的形状像一朵盛开的花,有时会在发粿分出的花瓣上点上一点红色。发得越大,裂痕越深,象征发大财、发好运,即代表运势越好的象征。
发糕的做法:
糯米或在来米泡水后磨成米浆,加入适量的糖和发粉搅拌后倒入碗中,放入蒸笼蒸熟之后即成。现代往往也掺入少量面粉以改善成品外型。制做发粿的比例为 一斤米:半斤糖:约一斤的水,米可用低筋面粉代替,糖和水的比例很重要,足够的糖和适量的水可让发粿裂的更好看。最好是冷水。
而发粉有分酵母(卡其色)或白发粉(白色粉末),以酵母做发粿需要先用一小团米浆块去和酵母做发酵等酵母被活化到两三倍后再揉入其它的米浆块中,等全部都发酵后再放入容器,移去蒸笼中蒸二十五分钟,这种作法比较适合有熟练的人来教,制作出的发粿,米香纯厚无碱味。
以白发粉制做发粿 白发粉有分已混合在一起的(泡打粉)未混合的(发酵粉,发粿粉),泡打粉比较无爆发力,所以用它来制作发粿大都会发生无裂的现象,而发酵粉和发粿粉是分开成两剂爆发力强(长寿化工厂的原子酵母粉),常被加工业者用来生产发粿使用。
而发粿粉碱味较重以加工业者较适合使用。
小时候在家每逢节日妈妈都会做,还记得我总喜欢一种特别的发粿,它是用做发粿的底料加上纯净水加上红糖制成的,口感很特殊,是小时候很美好的回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