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渔女像位于珠海风景秀丽的香炉湾畔,作者是中国著名雕塑家潘鹤。石雕身高8.7米,重量10吨,用花岗岩石分70件组合而成,是珠海市的象征。
珠海渔女是珠海市的象征,位于珠海风景秀丽的香炉湾畔。珠海市风景秀丽的香炉湾畔,矗立着一尊巨型石雕——珠海渔女,一条美丽整洁的环海大道——情侣路从她身旁穿过,更使她显得纯洁而大方。她领戴项珠,身掮鱼网,裤脚轻挽,带着喜悦而又含羞的神情双手高高擎举着一颗晶莹璀璨的珍珠,献给德高望重的九州长老,并向世界昭示着光明,向人类奉献珍宝。
这座石雕,身高8.7米,重量10吨,用花岗岩石分70件组合而成, 是中国著名雕塑家潘鹤的杰作。而今,这座雕像已成为珠海市的象征,渔女优美的传说,伴随着珠海市在国内的知名度,流传越来越广、越远。
传说
相传古代有位仙女被香炉湾美丽的风光迷住了,不愿返回天上,决意下到凡间,尽享这人间美景。她扮成渔女,织网打鱼,捞蚌采珠,心灵手巧,而且心地善良,常采灵芝草配上珍珠粉为渔民治病,深受渔民的爱戴。在劳动中,她结识了一位憨厚老实的渔民青年海鹏,两情缱绻,朝夕相依。不幸的是,耿直的海鹏轻信了一个矮子的谗言,要仙女摘下手镯给他作订情信物,仙女听了泪如泉涌,向海鹏倾诉了自己的身世,原来仙女是南海龙王的女儿,龙宫中八个管家婆为防她思凡遁逃,每人给她套上一只手镯,只要脱掉一只,她就会死去。然而海鹏却不肯相信渔女的话,鬼迷心窍,转身要走,渔女为明心志,猛力拉下一只手镯,旋即死在情人怀里。海鹏此时悔恨已晚,饮声泣血,哀天恸地。
九洲环长老为这人神之间的深情厚爱所感动,引导海鹏上大九洲岛,找到一株"还魂草",并嘱咐他"还魂草"须用男人的鲜血浇灌,才能长大作药用,救人命。海鹏于是每天用自己的血浇灌"还魂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还魂草"终于长大,救活了仙女。从此,仙女真正来到人间。成亲那天,她和姑娘们在海边拾到一枚硕大无比的海蚌,挖出一颗举世无双的宝珠,于是,渔女高擎着宝珠,献给德高望重的九洲长老……
这美丽的传说,寄托了多少珠海人民深沈的感情和美好的愿望?昭示了几多人间的哲理?
石像由来
1979年,珠海进行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珠海市第一任市委书记吴健民建议:珠海市需要一个大型雕塑做城徽。直到同年10月1日,吴健民与中国著名雕塑家潘鹤正式商讨事宜。当时的城市雕塑主要是纪念碑雕塑、园林雕塑、建筑装饰雕塑三大类,但潘鹤却提出在香炉湾的石上竖立一个人物雕像。吴健民与潘鹤都认同香炉湾之美,而考虑珠海在建市前是渔业县,决定以“渔女”为雕像主题。
潘鹤发动其他雕塑家开始展开研究、画图和试塑的工作。一个多月后,吴健民已经在美术学院的雕塑室里见到60厘米高的“渔女”草稿,模样更像仙女,建议减少一点仙女色彩,多点表现渔家姑娘平实的一面。吴健民还想到珠海为产珠之地,故即与几位雕塑家探讨“渔女献珠”之概念。一星期后,“渔女”的模型出现,但当时“渔女”双手捧珠放在胸前。其后,吴健民提议雕塑要面向北京,意为向北京献珠。潘鹤与雕塑家们于是再修改,“渔女”托起明珠,造型终于完成。本来,潘鹤还构想将珠海渔女安放在一条雕成鱼背的基石上,惜因各种因素最终没有实现。1981年,珠海市主管部门委托广州园林局工艺工程公司承担工程。但由于工程所费不菲,曾出现些风波。
约在1982年秋季,珠海渔女雕像终于正式落成。由于珠海渔女雕像高8.7米,成为了中国第一座大型海边雕像。从此,珠海渔女就成为珠海市的标志。于2005年8月26日,中国邮政首次以珠海渔女为专用邮资图案。“美丽珠海”的发行为庆祝珠海经济特区成立25周年,并以珠海渔女雕塑为主图。
附件景点
珠海的情侣路就是珠海沿海的那条路,它分情侣南路(位于拱北)和情侣北路(位于吉大、香洲)。情侣路从拱北粤华花园开始,途经海湾大酒店、九洲港、金怡酒店、海滨泳场、珠海渔女、香炉湾等著名风景旅游点,因其风景秀丽、海涛阵阵、空气清新,是珠海市民特别是情侣们休闲散步的好去处,所以珠海人叫这条路为情侣路。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