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一个小村庄,位于坝头镇,它属于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东南沿海地带,现为澄海区凤翔街道辖区。下辖涂池、百二两、洲畔、南港、北港、头份、大埔堀、柴井八大乡,还有许多自然村大坝、八十亩、企马线、透寮等等。这些乡村的名字由来都很有意思,例如,百二两乡村的命名,据说当时在那个地方挖出了一个巨大的番薯重达百二两,所以因此命名。是不是很有趣?乡村还划分很多片区有娘宫,大坝,山沟仔等,名字都很奇特吧!
1.家乡的历史沿革
清同治九年(一八七0),潮州总兵方耀受广东总督瑞麟委派, 清办潮州积案。此后数年,方耀办理“积案”数千宗,在其过程中,他难免良莠不分,殃及无辜。潮阳、澄海是办案重点。澄海鸥汀、南砂、鸿沟、外砂等乡村被杀多人。外砂王厝村(后分割为李厝、林厝、内陇三乡)是重灾区,房屋成片被烧,王姓祠堂遭毁,村民被迫逃亡。史称次事件为“清乡”。
这一次“清乡”,王姓村民无路可走,纷纷逃往海滩,在咸草地上安营扎寨,安顿锅灶。今天的坝头镇,在“清乡”之前,人烟稀少,水天茫茫,只有一些咸媪田与草寮,清乡之后,三日村、大坝村、四围村、五围村、六围村、七围村、九围村、十围村、以及咸堤、大山沟、下水、透寮、企马线、四合、头份、四十亩、头围、二围、风台墩、百二两、八十亩、东媪墩、灰厝、柴井、北港等,这些以王���人为主体的村出现了。这是清初澄海斥迁时集体大迁移以来,澄海历史上又一次规模最大的移民。它也是坝头人绝大多数姓王,以及他们始终其宗祠在外砂的根本原因。
当年外砂王姓人拖儿带女,仓惶出逃,连衣物和农具也来不及几件。他们冀望有日能踏上归途,然而,当他们回首家园的时候,触目竟是一片焦土。
然而,历史常走向它的反面。方耀外砂清乡,却加速沿海地区的开发、使澄海出现一个坝头。坝头镇以海鲜最让人津津乐道。百二两乡内灰厝更有开蚝技艺的王氏族人。
2.家乡的发展契机
改革开放前期,坝头北部的白沙开发成为一个农业示范基地,坝头南部的莱芜岛开始开发成为莱芜半岛旅游度假区。
近年,由于澄海工业的发展,坝头逐渐开发出一些工业区,其中最具规模的就是莱美工业区。
在坝头中北部,连接汕头市区和盐鸿镇的金鸿公路,贯穿而过,如今这条公路也成为了汕头与福建的重要交通枢纽,而坝头前往汕头的路程则大大的缩短,所以金鸿公路对于汕头的交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建的南澳大桥(该桥起于南澳岛,连接莱芜半岛)更是为坝头的城市化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南澳有着非常庞大的待开发资源,而汕头的东部经济带的开发刚好与这些建设相呼应,坝头镇正在接受大建设的洗礼,不久的将来就会蜕变成为一个新市区!
能力秀个人主页:http://wm23.cn/1332611118
梧桐子个人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20657283.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