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的歌声——柳琴戏

家乡区县: 山东省沂水县

     柳琴戏,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流行民间小演唱“拉魂腔”和“肘鼓子”相结合而形成。在没有称为柳琴戏之前,又称“拉魂腔”,通常称作“拉魂腔”。1953年正式定名为柳琴戏。2006年5月20日,柳琴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遍及沂水县,尤以姚店子、院东头、黄山铺三乡镇更流行。拉魂腔文场戏多,武打偏少,其唱法特点是在结尾时常以假声作7度或8度上行大跳,伴奏以柳琴为主,间以笙、京胡、二胡等乐器相配,具有说唱音乐的特点。常演剧目有《东京》、《西京》、《南京》、《北京》、《劝嫁》、《三贤》、《二贤》、《拦马》、《喝面叶》、《下西歧》、《五台山》、《梁祝》等。

     柳琴戏的音乐唱腔非常别致,地方特色尤为鲜明,男唱腔粗犷、爽朗、嘹亮。女唱腔婉转悠扬、丰富多彩、余味无穷。演唱者可以随心所欲的发挥、创造,自由地变化。"怡心调"是本剧种的最大特点。此外,在唱腔的落音处,女腔常用小噪子翻高八度,男腔加入衬词拖后腔,也是其独特风格。节奏大多是有板无眼的1/4击拍,除了大部份是后半拍起唱处,还有连续切分的变节奏,给人以欢快、活泼、跳跃之感。由于唱腔旋律与地方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唱腔中的音程大跳经常出现,再加上频繁的转调,使人听起来既新奇多彩、又自然和谐。

     喝一壶清茶,唱一段柳琴戏。一代代的沂水人传承着柳琴戏,为它的生生不息,为它的源远流长。

刘菲菲(2015-04-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