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属商洛市管辖。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河谷相间,呈“掌”状地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土石山区县。全县森林覆盖率70%,是陕西省会西安的“后花园”。是著名改革家商鞅封地,四皓隐居之处,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的故乡。
丹凤县古为殷契所封之国,为商国。商、周时为古鄀国地,春秋时为楚地
丹江晚霞
丹江晚霞
,公元前351年为秦国占领。
前340年为商鞅封地,名商邑。前337年更商邑置商县(治今古城村),辖今商州区及丹凤、商南、山阳县大部。汉元鼎四年(前113)割境西置上雒县,三国魏改为上洛县(在今商州市),时商县辖区为今丹凤、商南、山阳三县大部。西晋泰始二年(226)分境南置丰阳县(今山阳县)。北魏景明元年(500)于境东置南商县(今商南县)。
隋文帝开皇4年(584),改商县为商洛县,辖今地与商南县地,治今古城村。
唐武德2年(619),移商洛县治于金阳村(今商镇)。
金贞元2年(1154),更商洛县为商洛镇,属上洛县。
元至正元年(公元1264年),废上洛县,今地属商州。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设州同驻龙驹寨(今陕西丹凤县龙驹寨镇),属商州直隶州,1912年废。
民国四年(1915),设商县县佐,驻龙驹寨,至民国二十年(1932)撤销。民国三十五年(1946),设陕西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龙驹寨办事处。民国三十七年(1948),撤办事处,建立陕西省龙驹设治局(属三等县建制),治所龙驹寨镇(今陕西丹凤县龙驹寨镇)。
1949年6月1日,建立丹凤县,县治龙驹寨,初隶豫陕鄂边区陕南行政主任公署商洛分区;1950年2月,改隶陕西省商洛专区。1958年12月撤县,辖地分别并入商县、商南、山阳县。1961年10月1日,丹凤县正式恢复,隶陕西省没洛专员公署。
1981年元月15日,复改为丹凤县人民政府,隶属陕西省商洛行政公署商洛地区。
2002年开始属商洛市。
丹凤县位于陕西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的商洛地区,处于33°21′32″至33°57′4″、东经110°7′49″至110°49′33″之间,商丹盆地东部,东西长62.1公里,南北宽65.5公里,总面积2438平方公里,因县城南临丹江、北依凤冠山而得名。县城所在地龙驹寨距省会西安170公里,距离商洛市政府所在地商州50公里。[3]
地貌
丹凤全境,山岭连绵,河谷纵横,为“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山有秦岭三条支脉:北部蟒岭、中部流岭、南部鹘岭,简称“三岭”。河有丹江及其三条主要支流:银花河、武关河与老君河。简称“一江三河”。“三岭”与“一江三河”,岭谷相间,互相交织,大致呈“掌状”地貌。丹凤县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部玉皇顶(海拔2057.9米)与南部雷家洞(海拔412米)最大相对高差1645.9米。[4]
气候
处于亚热带半湿润与东部季风暖温带过渡性气候区,平均气温约13.80℃,元月最冷,平均气温1.2℃;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5.6℃,年较差24.6℃。年平均最低气温9.1℃,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3.4℃(1967年1月16日);年平均最高气温19.5℃,极端最高气温为40.8℃(1966年6月20、21日),是商洛地区最高极值。降雨量687.40cm,无霜期217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56小时,年总辐射量122.79千卡/平方厘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宜各类作物生长。
丹凤县古代之医药从业人员,主要为坐堂应诊之中医大夫,自采草药之走乡郎中,赶集赴会摆地摊的江湖游医,专司接生的“老娘婆”。几千年间一直依靠这支队伍以中草药从事医疗保健,维系生命繁衍。民国时期龙驹寨、竹林关始有西医,然不足10人。
解放初,通过县区卫生工作者协会,将丹凤县中西医组织了起来,1951年开始建立国家卫生机构,主要由上级分配和部队转业部分军医、护士。以后则由医科大学、卫校逐年分配一批批中、初级医务人员,逐步建成一支具有现代医药知识、中西医兼备的正规医疗队伍。1954年县卫生院及留仙坪、峦庄卫生所共有职工14人,包括医师4人,医助1人,调剂1人,护士5人,助产士3人。
1984年,丹凤县有医师72人,医士283人,大专毕业32人,中专毕业267人。[15]
2012年,丹凤县卫生系统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267个,其中,县直医疗卫生机构有县医院、县中医医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监所、县妇幼保健院、县乡村医生培训中心、爱卫办共7个;有镇级卫生院16个,乡级卫生院4个,专职公卫办1个,民营医院1所;村卫生室208所,个体医疗机构30个;丹凤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有专业技术人员1521人,其中:乡镇卫生院以上医疗卫生单位有医务工作人员641人,有副高以上职称41人;有村医754人。[9]
科技
1978年召开科学大会时,丹凤县与会科技人员达到594人。
商山森林公园
商山森林公园
1980年丹凤县各类科技人员为715人,1982年为1189人,1983年为1555人;1985年达到2181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40人,农业技术人员118人,卫生技术人员231人,自然科学技术人员307人,财会人员137人,其他科技人员1248人。1990年,丹凤县有高级技术职称科技人员35名,中级595人,初级1551名。[16]
2012年,丹凤县共申报各类项目6项,争取项目资金2172万元,丹凤县参与科技研发投入的企业达7家,投入科研经费471万元。全年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万余册,现场培训和咨询人数达2100多人,全年专利申请量达到32件,完成科技成果鉴定3项。[9]
教育
2012年,丹凤县共有学校141所,其中:中学20所(职高1所,高级中学1所,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1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小学121所(中心小学11所、完全小学46所、初小64所)。在校学生44840人(职业中学3998人,普通中学14042人,小学18864人)。丹凤县中小学共有教师3477人(公办3164人,代教313人)。其中:小学1184人(公办1076人,代教108人),初中911人,高中667人,职高306人,幼教409人(公办182人,代教205人)。高中专任教师613人,初中专任教师822人,职高专任教师298人,小学专任教师1027人。共有幼儿园41所,在园幼儿7922人。2012年高考,丹凤县二批本科以上上线1301人,上线率55.24%,高于全省24.5个百分点。其中达一批本科线415人,二批本科线866人。[9]
文化
丹凤社火
表演的节目有舞狮子,耍长龙,弄棍棒。更多的演员则脚踩高跷,扮成神话故事、经典戏曲中的人物,首尾相衔,围着“舞台”,随着鼓点的节拍,乐器的韵律,边唱边扭,边扭边唱。曲目有《正月里来是新春》、《三娘教子》、《走西口》等一系列传唱了几十年的老曲老歌,也有《常回家看看》、《今天是个好日子》、《咱们的大中华》、《两只蝴蝶》等新曲目。[17]
山歌
含劳动号子、情歌对唱,有领唱、合唱、对唱等形式。流行于南北二山,山歌虽有规定调式,然歌词允许触景生情,见啥唱啥。
坐台
无需化装,由一人或多人自弹自唱。初为土曲子,解放后改为眉户,乐器有三弦、板胡、二胡、鼓、板、墹、梆子等。主要流行于龙驹寨一带川道地区,传统剧目有《三娘教子》、《张连卖布》、《卖丝线》、《脏婆娘》等,解放后增加《王桂花纺线》、《十二把铲刀》、《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等新戏。[18]
10旅游景点
编辑
凤冠山自然景区
凤冠山自然风景区,位于丹凤县城北。景区范围西至龙驹寨镇傅家塬
丹凤县凤冠山自然风景区
丹凤县凤冠山自然风景区
,东至丹庾路,南至铁路线,北至凤冠主峰,面积1.3km2。景区内冠山似雄鸡昂首欲鸣,海拔近千米,冠山奇洞隽秀,在千仞岩壁上十二洞分层排列:分别是陈半仙洞、百神洞、佛爷洞、三官洞、玉皇洞、阎王洞、菩萨洞、关公洞、紫阳洞、娘娘洞、赵老爷洞、山寨主洞。诸洞大小型制各异,或单室或前后两室。其最大者深二丈,高宽各一丈。洞顶有线刻“八卦”或“十二生肖”藻井,洞内有神台、供桌、壁画。洞口原有砖式门额,花脊飞檐,凤冠山自然及人文景观,虽经岁月剥蚀,但仍保留着雄奇挺秀的自然风貌。冠山自然风景区具有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宗教祭祀、观光种植、休闲娱乐七大功能区的综合性旅游项目。[19]
二郎庙
二郎庙位于丹凤县城以西15公里,棣花镇贾塬村,棣花曾有“昙花胜地”之称,是“商州十观”之一,唐为棣花驿。元稹、白居易等诗人多次吟诗赋词于此地。二郎庙修建于金大安三年(1211年)。二郎庙面阔三间,砖木结构,长10米,宽8米,高7米,庙顶为歇山转角式,顶部有五脊四坡,用五彩琉璃瓦覆面。正脊呈现的叫“鱼龙变化”,中间是二龙戏珠和昙花,下面是八仙法器,沿这面坡垂直而下的两个拱叫垂脊,下沿是两个龙头,四面向上略翘的叫仰脊,那些较小的塑像是秦琼、敬德和飞禽走兽,廊檐斗拱呈矛头型。[20]
商山森林公园
位于丹凤县城西南9公里、商镇南1.5公里的商山,地处流岭中段,丹江河南畔。森林公园范围包括:商山村、保定村和万湾村,北临丹江,南至八里石,东自西淹岭,西达万坪。东西长约8.4公里,南北宽约4.35公里,森林公园总面积1415公顷。森林公园属华力西褶皱带流岭槽断裂带,中山地貌,商山海拔860米,虎山海拔910米。公园内的“商山雪霁”为“商州八景之一”。园内植物种类达1200余种,被列入国家Ⅰ、Ⅱ级保护的植物有商芝、银杏、榧类、鹅掌楸、红棒等,商芝、商山参为商山特有。园内有野生动物200余种,被列为国家Ⅰ、Ⅱ级的保护动物有:豹、白鹳、金雕、水獭、大天鹅、狍、豪猪、红腹锦鸡、灰喜鹊、白鹭等。[21]
11著名人物
编辑
贾平凹,陕西省丹凤县人,著名作家。贾平凹是中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一位当代中国最具叛逆性、最富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被誉为“鬼才”。
谭易,原名淡晓毅,陕西省丹凤县人,著名作家,专业编剧。受母亲影响,谭易自幼喜欢文学艺术,痴迷写作。曾做过广告公司首席策划,《女友》、《深圳青年》杂志编辑。1995年起在《十月》等期刊发表过众多文学作品。2005年出版长篇小说《红纸伞》。另有谭易亲任编剧的二十集电视连续剧《关西无极刀》、《落泪成金》以及四十集电视连续剧《红纸伞》、《龙凤驹》等作品。
叶炳喜,1940年11月生,陕西丹凤人。咸阳市博物馆副研究员。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德艺双馨)会员、创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艺术委员会委员,咸阳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咸阳市政协常委。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