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核定并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核定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1943处)以及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共计47处),临渭区慧照寺塔榜上有名,成功入选。
慧照寺又名普照寺,也称铜佛寺,因有五尊铜佛而得名。位于渭南市以北约25公里的下吉镇。于1997年农历四月初八经区政府(51)号文件批复,成为临渭区唯一对外开放的一个佛教活动场所。
慧照寺始建于晋,兴盛于唐,寺内有铜佛五尊,晋代古塔一座。据史料记载,香火旺时,寺内僧人多达千余。信众众生熙熙攘攘,香袅祥云,雅乐盈空,终日不绝。曾引得时为大宋朝宰相的下邽人寇准寇莱公一时间乐不思蜀,一再推迟返朝归期。相传,大宋皇帝颇为不悦,质问寇准何故归朝迟日?虽说此时的寇准身为当朝一品大员,也算得上能够呼风唤雨,权倾一时,但他若如实相告,也就难保性命。他刹时灵机一动,顺口答曰:只因慧照寺前官道沟深坡陡,难以逾越,故耽误了行程。此事真实与否,已无从考证,只是说明了一点,昔日盛景,由此可见一斑。
慧照寺塔:慧照寺塔塔底基呈正方形,共十层,层间有砖砌出檐,四面均有假券门。据说这是唐代建筑,宋、元、明各代曾加以修葺,现在保存完好。1957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慧照寺铜佛:据史料记载,慧照寺始建于晋,隋、唐、宋、元历代多有增修。明嘉靖(公元1555年)关中大地震时建筑惨遭破坏,长住僧人誓愿宏大,历经四载,于1559年重建殿堂寮房,并新筑铜佛像五尊。历经风雨、战乱等劫难,至清代殿宇再毁。民国初年塔前重建一座五开间硬山式铜佛殿,即今之大雄宝殿。建筑面积约190平方米。
铜像五尊,均为坐像。高约2米,坐于莲台。佛像神态各异: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或一手换算,一手抚膝;或锐目微俯,恬静自若。他们盘膝而坐,闭目养神,慈眉善目,或微笑、或沉思、或开怀、或颔首,神态中和,气宇不凡。中为释迦摩尼佛,东为消灾延寿药师佛,西为阿弥陀佛,最东侧是弥勒菩萨,最西侧是观世音菩萨。造型庄严,神态慈悲,工艺精湛。佛、菩萨均跏跌坐于莲台之上,莲花三重,中央三座莲台的每个花瓣上都有一尊浮雕小佛像,共约六十余尊,姿态各异,优美雅致,制作精巧。从形制上看,应是明代遗物。它们既是西北五省的文物珍品,也是全国罕见之瑰宝。
《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的要求,进一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既要注重有效保护、夯实基础,又要注意合理利用、发挥效益,在保护利用中实现传承发展,认真做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努力开创文物工作新局面,为推进文化遗产强国、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