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惠阳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紧紧抓住各种发展机遇,不断调整发展思路,优化经济结构,推动了经济健康快速发展。2003年底,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7.1亿元,比上年增长12.5%;财政总收入4.45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68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9%;固定资产投资16.8亿元,增长16.1%;外贸出口总额13.07亿美元,增长11%;农民人均收入4370元,增长5%。在2003年第三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评价中,惠阳由2001年第二届的第45位上升为第40位。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坚持实施“外向带动”战略,采取“筑‘巢’引商、以商引商”、“走出去、请进来”及举办各类
招商活动等办法,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推动了外向型工业蓬勃发展,达到了“让外商发财,促惠阳发展”的目的。2003年8月举办了规模空前的惠阳区首届投资环境推介会,大力宣传、推介了惠阳优越的投资环境和今后的发展战略,展现了撤市设区后惠阳的新形象、新风貌。共签约项目合同或协议55个,总投资9.26亿美元,其中外资项目42个,投资金额6.4亿美元;内资项目13个,投资金额2.86亿美元。2002年,全区合同利用外资2.1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使全区现有外资企业达697家,其中“三资”企业205家,“三来一补”492家;工业总产值141.17亿元,其中外向型企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园区经济初具规模,目前已建成工业园区12个,规划面积23.2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8.8平方公里,落户企业87家,累计投资2.1亿美元,2002年完成工业产值84.8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59%。一批如联想集团、中建电讯、东亚电子、中狮电子等技术含量高的骨干企业得到充分的发展,2002年联想、中建科技园分别实现工业产值42.4亿元和10.3亿元,比增36.2%和24.7%;新圩东亚集团总投资9000万美元,占地3万平方米,主要生产电子音箱,音箱产量占全球的23%,居世界第一位,2002年实现产值工业22亿元,发挥了促进惠阳区工业尤其是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