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饼是汕尾地区的特色小吃。海丰薄饼过去是清明节的节日食品,每逢清明节的早上上山祭祖,祭完祖回家之后, 人们都会用薄饼作为午餐,现在物质生活多样化,人们受香港祭祖风俗影响,备有“烧金猪”、“烧鸭”、“烧鹅”、“蛋糕”之类的祭品。
祭完祖,不少人都在山上吃祭完祖的祭品,如果祖山离家不远的话,回家吃午餐,还会买点薄饼应应节,不过,时代变了,风俗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物质生活还没丰富之前,清明节人们是采用薄饼做午餐的,海丰薄饼的饼皮是要专职师傅做的,没经过训练的人是做不了的,专职师傅会选用质量较好、有“面筋”面粉掺上温水,酵母,在晚上揉和好,食用面经过一个晚上的发酵,到第二天的早上才能用 ,师傅会在盛着面的大缸里,抓起一块面团使巧劲的扭着,然后擦在热度适中的锅里 ,马上就要拉开锅里的面团,这样一层薄薄的面就会沾上锅里,稍加修补,薄饼一下子就熟了,撕出来的一块薄薄的面块,就是薄饼皮了,这个工序是要熟练的师傅才做得来,而且,学徒在学这种“功夫”时还会浪费不少食用面。薄饼的皮做好了,可随意包上甜馅或咸馅。
每到清明前后,海丰街头就摆出了一摊摊薄饼档口,薄饼师傅垒好了炉灶,搭上平底铁锅,这是烙制海丰薄饼的工具。制作薄饼的主料,是小麦碾成的粉,上好的面粉头天晚上加上酵母揉和好,经过一个晚上的发酵,转化成了带有“筋道”的面团。师傅在盛着面的大缸里,抓起一团面轻巧的在平底锅上一坠、一碾、一提、一拉,此时,蒸汽弥散,空气中浸润着朴素的面香,一张带着谷物特有的气息的、薄如蝉翼、筋道柔韧的“薄饼”就生成了。薄饼的制作,碾提时机至关重要,太慢容易饼皮过厚、潮湿黏牙,太快则饼皮太小,难以包容丰富的馅料。
今天,从甜的到咸的,从大肉到小菜,薄饼几乎可以包裹一切,并且多寡随意,但对地道的海丰人来说,最习惯卷在薄饼里的,还是当地的咸馅料。薄饼馅料十分丰富:猪肉八分瘦,两分肥,鱿鱼干切成丝,与豆芽、包菜、香菇、虾米同炒,炒后分别装盘就可以包卷薄饼了。海丰人最看重质地和口感,肉的丰腴,菜的爽口,鱿鱼丝的咸香,虾米的饱满,全包融入那张柔韧的薄饼中。薄饼入口回甘,品到的那是谷物的味道、大海的味道,更是思念的味道、时间的味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