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黔东南之下司古镇

家乡区县: 贵州省凯里市

  下司被称为古镇,还曾被誉为“小上海”,有“清水江上的明珠”之美称。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中国红蒜之乡,锌硒米之乡,世界名犬下司犬之乡,世界优秀、亚洲最好的皮划艇激流回旋基地就在这里.

  明清两代属平定长官司的分司治所,因地处平定下游,得名下司。民国二十年(1931年)始置下司镇,1958年改为下司公社,1984年复为镇。城区由清江、桃花两村组成,共有1100余户,3200多人,由苗、汉等民族杂居组成。 下司为清水江上游的商阜重镇。清雍正七年(1729年)云贵总督鄂尔泰和贵州巡抚张广泗令民工疏浚河道,后又经乾隆二年(1737年)、二十六年(1761年)和光绪八年(1882年)多次整治,航道畅通,下司逐渐发展成为水码头和物资集散地。清末至民国初年,这里的商业特别兴盛。有贵阳、安顺、兴义以及省外云南、四川、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的商帮长驻镇上,设有川滇会馆、江西会馆、两湖会馆、福建会馆等。各会馆的富商在镇上开设庄号,经营各种商品。如江西刘同庆开的“庆元丰”,经营黄州布、棉花、棉纱和桐油等,资金达10多万银元;湖南张文斋、张省斋开的“怡兴斋”,以及湘乡杨天成开的庄号,生意亦很兴隆。据民国七年(1918年)统计,下司有商户197户,从业人员583人,资金21.75万银元。那时,货物运输主要靠船载马驮。每逢场期前一天,省内外船只车马纷至沓来。停泊江上商船成百上千,船上灯火通宵达旦,倒映江里,灿若繁星。马店���庭若市,客栈商贾云集,餐馆彻夜营业。时人以“小上海”喻之。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公路通至下司后,下司商户自购汽车10辆运送货物,为当时黔东南拥有汽车最多的城镇.解放后,这里的商贸仍很繁荣,赶场天附近各县、市均有人在此交易,集市规模在麻江县仅次于县城,是黔东南州较大的农村集市之一。 下司地处清水江畔,环境清幽秀丽。城区房屋依山而建,隔江对峙,原建有玉皇阁、观音阁、天元宫、万寿宫、禹王宫、天后宫等古建筑,惜年久失修,大多已毁,现仅存玉皇阁。民居原为青瓦木楼,解放后,区镇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私人新修的砖房耸立其问,使古城换了新颜。现有主要街道4条,幼儿园、小学、中学各一所。还建有民族医院、电影院、自来水厂、邮电支局、水文观测站等。凯麻高速公路过境,交通便利。 下司文化教育源远流长,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创办新学,在万寿宫设务本小学堂。三十四年在营盘坡新建校舍,开设高、初两等小学堂。民国时期创办女子小学1所,后并入下司小学 。解放后,下司小学以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1960年被定为省、州重点小学。 民间喜爱划船、游泳、打篮球、斗牛和跳芦笙舞等文娱体育活动。下司是贵州省重要的水上项目训练基地。在下司镇附近,建有全国皮划艇激流回旋赛道。该赛道全长490米,其中:水深1.4米,引水渠道长180米,赛道长310米。赛道全程落差达6.8米,水流量15-20米/秒,是目前全国第一、亚洲最好、世界一流的皮划艇激流回旋国际标准赛道。
  由于清水江从此经过,修了一个水坝后,整个河段成了一个人工水库,加上全国皮划艇激流回旋赛道也建在这里,使这里成一个很好的水上运动中心,州内、省内的大型龙舟比赛都在这里举行,当地每年也要举办一次龙舟比赛。
  下司不仅一个旅游胜地,这里的猎犬----即下司犬在国内也是很有名气。

 

 

 

 

李春艳(2015-04-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