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乡镇简况
红场镇是一个纯农山区镇,全镇山地面积84445亩,耕地6901亩。种植业是红场经济的支柱产业。
全镇果林业发展已初具规模,青梅种植面积达1.8万亩,青橄榄5000亩,其它品种4800亩,被汕头市政府授予“三高”农业示范基地,其中青梅种植颇具特色,被省农业厅列为“一村一品”发展项目。红场是一个革命老区镇,有着光荣的革命史。二战时期东江特委机关驻扎于此,著名的革命家彭湃、徐向前、李富春、古大存、方方、邓发等先后在红场领导革命斗争,开辟了大南山革命根据地。2008年现有32个自然村,设27个行政村;总人口31647人,总户数5376户。
二、特色产业
红场是纯农山区镇,山地宜植林、种果,种植业已成为支柱产业。主要品种有青梅、杨梅、茶叶、油茶以及龙眼、李、油甘、橄榄等。全镇果林业发展已初具规模,现有水果种植面积34620亩,其中,青梅种植面积12494亩(被汕头市定为青梅生产“示范基地”,被省列为“一乡一品”发展项目,青梅产品还被省确认为“无公害绿色食品”),其它杂果22126亩。茶叶种植面积5900亩。
青梅
红场镇拥有丰富的山地资源,全镇山地属半山丘盆地结构,地面平均标高180--250米,土层深厚,土质肥深,可耕性良好。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摄氏18--22度,12月至1月份平均气温17℃—14℃,是青梅开花结果的良好气候环境,并且雨量充足,水源充足。红场镇青梅种植历史悠久,已有近100年的历史,曾是普宁、惠来等地青梅品种供应区。目前青梅种植面积已达2万亩,年产量达750吨。现有青梅品种以白粉梅、台湾软枝大粒梅为主。广大村民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加上近年来镇党政领导的重视,不时组织到外地学习参观,请技术人员、专家指导,栽培管理技术不断完善,为发展青梅种植提供了有利条件。红场镇青梅种植历史悠久,由于种植果树历史长年代久,品种质量不佳,老化,管理技术落后,粗放等原因及市场不可预测因素的共同影响,影响种果积极性。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从品种选择、栽培管理、采收上市等各个环节下大力气,使产品产量高、价格高、收益高。因此,要发展好红场镇的果林业,关键的一步是改良现有栽种果树的品种。
茶叶
红场种茶有近百年的历史,茶叶种植具有一定的规模,民间已积累了丰富的种植及制作技术经验,茶叶产品一度极为畅销。但由于多年种植品种退化、管理不到位、加工技术较为落后等原因,近年来红场茶叶生产效益低,群众种茶、制茶的积极性有所下降。为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稳定农业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老区经济发展,近年来,红场镇大力引进优质“铁观音”茶对原有茶园进行改良,并计划建设高标准的茶叶加工厂,购置先进制茶机械,提高工艺水平,改进包装技术,进一步提高茶叶生产效益。目前,全镇优质“铁观音”种植面积已达200亩。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