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经济

家乡区县: 温江区

改革开放以来,温江经济发展较快。温江于1996年提前4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小康,并连续7年位居全省县(区)级经济综合实力前十强,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连续3年位居全国最发达县(区)之列,现排第89位。200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88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6.3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含税返)3.56亿元,分别增长18.7%、54.8%、58.6%。

温江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拥有农业部鲜活农产品定点市场、省级花卉苗木市场等一批专业市场和镇乡农贸市场。依托境内的万亩花木基地、鱼凫村遗址、陈家桅杆、芙蓉古城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初步形成以生态农家旅游和古蜀文化寻踪为特色的旅游格局,2003年共接待游客484万人次。温江房地产业正随着现代化花园城区形象的提升而逐渐升温,成都置信、建信实业、成都森宇、华新国际、成都天祥等一批知名房地产公司已落户温江,并进入实质性开发。

温江城市化水平较高。温江是全国乡村城市化试点区(县),基础设施承载能力较强,日供电容量21万千伏安,日供水能力10.5万吨,日供气能力12.5万立方米;成温邛高速公路穿越全境,光华大道西延线温江段、城南过境路等骨干道路先后建成通车,形成了内外衔接、便捷通畅的交通路网体系。近年来,温江以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大力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城市空气质量一直稳居国家一级标准,逐步形成了卫生整洁、安全文明、优美舒适的城市环境。
温江农业基础条件较好。温江系都江堰自流灌溉区,自古水旱从人,物产丰富,是有名的花木之乡、大蒜之乡和小家禽之乡,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省农业产业化试点县。全区花木种植面积达12万亩,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大蒜种植面积达4.7万亩,小家禽饲养量达603万余只,是成都市重要的农产品供应基地。2003年,全区实现农业增加值6.5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38元。

温江工业实力较强。温江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工业集约化发展,形成了以国家级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为龙头,食品饮料、生物医药、印务包装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发展格局。全区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2家,其中销售收入上千万元的47家(上亿元的10家),工业经济效益连年居成都市前列。

蒲雷芮(2015-04-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