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遗传育种科学家--傅廷栋

家乡区县: 云浮市郁南县

       傅廷栋,油菜遗传育种学家。中国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开拓者之一。在国内首次育成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及其杂种;在国际上首先发现波里马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并被广泛应用于育种实践;育成华杂2号、3号、4号等优质高产杂交油菜在生产上推广,为中国油菜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男,1938年9月生,广东郁南人。华中农业大学教授,现任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所长,1960年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毕业,

1965年该校遗传育种专业研究生毕业,

1981-1982年在德国Gottingen大学合作油菜育种研究。

1995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4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傅廷栋,1938年9月9日生于广东省郁南县连滩镇天花塘乡荡村。5岁时父母亲双亡,与叔父、堂兄等一起生活。小学念了4年多,他就考入连滩镇第五初级中学,1951年毕业。当时家乡只有广东省喜泉农业职业学校不收学费,加上少年时代的傅廷栋对生物很感兴趣,特别喜欢养鸡、养虫、养鱼,于是他就报考了农校。 

1991年7月,4年一度的全世界油菜科学家盛会——第八届国际油菜大会在加拿大Saskatoon召开,近50个国家、地区的680多位代表出席。7月10日晚上,国际油菜研究咨询委员会(GCIRC,巴黎)专门为傅廷栋个人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授予他世界油菜科学界最高荣誉——“杰出科学家”奖章和证书,以表彰他“在发现波里马雄性不育及发展国际杂交油菜方面作出的卓越贡献”。德国Robbelen教授代表GCIRC致词说:“中国傅廷栋教授是继加拿大Stefansson教授1987年第一次获奖后,世界上第二位获此殊荣的油菜科学家。他发现和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油菜雄性不育系统,为直接利用油菜杂种优势铺平了道路……欧洲人毫无保留地将这归功于中国人”。

 

他长期从事“作物育种”的教学和油菜遗传育种研究工作:1975年在国内首次育成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杂种,并育成自交不亲和系的保持系、恢复系,实现自交不亲和系“三系化”制种,1972年在国际上首次发现波里马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被认为“是国际上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油菜雄性不育类型”,并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育种实践,到1994年止,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注册的12个油菜三系杂种中就有9个是利用波里马雄性不育系育成的;育成(审定)油菜低芥酸三系杂种“华杂2号”和低芥酸、低硫苷三系杂种“华杂3号”、“华杂4号”累计推广面积2000多万亩;主编有《杂交油菜的育种与应用》等专著,在国内外发表论文40多篇,提出一些如“油菜起源中心与三系选育有密切关系”等新见解。

ok欧克蹦(2015-04-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