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说起杏花村,就不得不提当代的一段公案。杏花村是安徽池州的,不容置疑。这回思密达没抢,山西人来抢了。
杜牧于会昌四年(844)被贬官至池州府(小宝的家乡)任池州刺史,春游贵池秀山门外杏花村时作《清明》诗,千古流传。这件事在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池州府志》、崇祯三年刻本《大明名胜一统志》和清代的《大清一统志》、《江南通志》、《安徽通志》、《池州府志》、《杏花村志》等方志中均有记载,确认“杏花村安徽贵池说”。历代都有文人雅客特来池州循迹杏花村,纪念大诗人杜牧。我有几个同学还是杜牧后人。
然而,当代却出现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刘集贤、文景明合著的《杏花村里酒如泉》一书,这本“山西汾酒史话”编造了历史,说什么晚唐诗人杜牧在汾阳作《清明》诗,牧童遥指的“就是我国著名的汾酒产地———山西汾阳杏花村”。事实上杜牧从未去过山西。前些年我在电视广告上也看见过汾酒“肆无忌惮”地宣扬杜牧来到山西杏花村作诗,这太可笑了。还有一回,《开心辞���》出题问“杏花村在��儿”,参赛者毫不犹豫地选���山西汾阳,电视机前的我“充满蔑视”地说了句“Game Over”!当王小丫报出“杏花村位于安徽池州”的正确答案时,心里那个倍儿爽~~现在回想起来,山西为了发酒财这样造假,混淆了很多人的记忆!可悲!
池州人咽不下这口气啊!坚决打官司。
山西汾阳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已经商业注册“杏花村酒”,直到2010年,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清明》诗中杏花村在安徽池州”。胜利来得晚了一些。“为了照顾汾阳经济发展,裁决中还是将杏花村酒业商标权留给山西,而杜牧在杏花村喝的那种好酒则以黄公酒注册。安徽池州虽然正本清源了杏花村,却失去了杏花村酒的正宗名牌,不得已用黄公酒重打天下。”在池州当地,很多人立誓将一辈子为杏花村正名,坚决不喝汾酒,见一次汾酒说一次史实……
其实在明朝,杏花村一度没落,明嘉靖四年(1525)由进士张邦教出任池阳郡(池州当时名称)同知(郡丞)。他在杏花村庄前立亭,并撰联:“胜地已无沽酒肆,荒村忽有惜花人。”张邦教是山西人,的确为复兴杏花村建设做出了一番贡献,这在明朝《嘉靖池州府志》有明确记载。山西与池州的渊源颇深啊,恩怨相伴,纠缠千年。
说了这么多,只求读者能记住,《清明》诗中的杏花村在安徽池州。
2015-04-09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