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美食

家乡区县: 江门市新会区

                                                睦洲黄沙蚬

黄沙蚬是新会睦洲镇的特产,蚬身大,肉肥嫩,清甜味美,远胜于一般的泥蚬,远近闻名。 新会的睦洲镇,地处西江下游,离出海口较近,江面宽阔,水流缓慢。西江支流经睦洲镇之前,水流湍急,把大量的细沙和蚬冲到睦洲,停留在江河里。蚬在黄沙里“安居乐业”,享受西江水赐予的自然环境,长得又肥又嫩,成为睦洲的特产。睦洲又以石板村产蚬最多,质量最好,有“本地鲍鱼”的美称。 每年的清明前后是黄沙蚬的丰收期。此期间,邻近各地来睦洲吃蚬的民众络绎不绝,车辆挤满睦洲圩镇的大街小巷。蚬,把睦洲的饮食业带旺了,每年的蚬季,饮食业老板的生意上升一倍多。 蚬的烹制方法很多,蒸、焗、烧、炒都可以,而且各有各的风味。最简单的是清蒸黄沙蚬,只要配上姜、葱、蒜茸清蒸,就可以吃到味道清纯、鲜甜的“清蒸蚬”。沙姜焗蚬有独特的沙姜香味,令人胃口大开。烧蚬有野味,把油放进大圆盘,下面用火干烧,然后放入生蚬。蚬被烤熟了,会一只一只裂开嘴,发出“卜卜”的响声,所以又叫“卜卜蚬”。味道最好的是炒蚬,把蒜、姜、酒、糖、味极鲜酱油、葱、辣椒等拌上黄沙蚬,用猛火炒,炒到蚬咧嘴为宜。

                                                   陈皮鸡

特点:色泽红亮,麻辣香嫩,味浓鲜昏 原料:鲜嫩开膛鸡一只、(约500克)。干辣椒4克、陈皮4克。姜、葱各10克、料酒10克、盐3克、酱油10克、菜油500克、鲜汤50克、糖20克、醋10克、香油5克。 制作过程:嫩鸡开膛洗净后,去掉头、颈、脚爪,剔去骨头,鸡肉切成约2厘米见方的块,盛入碗,加姜、葱、料酒、盐、酱油拌匀,腌渍码味。干辣椒擦净,去蒂、籽,切成短节。陈皮洗净撕成块。锅置旺火上,下菜油烧热(约150℃),去掉鸡块中的姜、葱。去水后,鸡块下锅炸至呈金黄色(约5分钟),捞出,去掉炸油,另下菜油约150克,烧热,放入辣椒节、花椒、陈皮稍炸,随即放入鸡块,加少量鲜汤,烹入糖醋汁。用中火收至汤汁吐油时起锅,淋上少许香油,晾冷装盘即成。

                                                        清水海鲜

 不少驰名菜式或多或少会有段古。话说汶村有一个妇人煎“显鱼”(也叫“水面鱼”,因鱼在水面下游,阳光照过水面,鱼会显透出闪闪银光)很出名,一家酒楼老板便请她专门在酒楼做此菜,结果生意红火。 台山处在入海口的一片泥滩上,海域咸淡水相接,水质好,咸淡适中,其沿海像汶村、海宴等产的海产如虾、蟹、蚝等也就肉质结实,味道特别鲜美。 这里的品种之盛自是不消说的,像跳跳鱼(藏在泥滩里,不时会跳上地面的一种鱼)、泥虫等独特品种更是供不应求,异地很难吃到。 清水加油,或再加点盐煮,这就是地道的老渔民吃海鲜的方法,为求原汁原味不失鲜。然而外地人对那股腥鲜之味却颇难适应,所以酒楼里也加入煎、焖、炒等各种做法。

                                                      司前夜鱼

 “司前夜鱼”当然来自司前,且是从司前那些家养的池塘里捞上来的鳙鱼,非商品饲料喂养,健硕肥美,一般每条一公斤左右。至于这“司前夜鱼”的做法,虽然看似简单,但也有诸多讲究,如:不用煤气而用木柴烧火,这样既有农村风味,又弥漫着一丝甘香;油料要用土方法炸出来的正宗花生油,保持无杂物,吃多少都不会腻;在放入锅之前,要把鱼切成块,一是好入味,二是可以熟得均匀;在火候上,先用慢火煮,在刚熟的一瞬间就要赶快起锅,等等。 吃着这鲜嫩无比而腥味全无的“司前夜鱼”,人生之最惬意事也莫过如此吧?

                                                    鳙鱼三味

当地有著名的“鳙鱼三味”(鳙鱼俗称大头鱼,当地人又称崇鱼)。所谓的“三味”,就是把鳙鱼的各个部位分别用三种不同的方法烹调,鱼头用姜葱和豉汁蒸煮,味道鲜美;鱼骨和鱼腩用姜蒜煮,原汁原味;其它鱼肉就做成鱼羹,当地人称鱼茸粥,口感香滑。

                                                     冬虫草

新康冬虫草是以营养充分的试管培养基代替虫体,并在试管培养基上接种优选的天然菌种,然后人工模拟冬虫草的生长环境,使试管中的菌种生长起来,形成子实体俗称的冬虫草“草”体,因此新康有“草”无“虫”。

新康作为国家科技项目成果,被评为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银奖,广东青年“三高”农业博览会银奖,并通过国家科委的技术项目鉴定,经中国中医研究院测定:含有十八种氨基酸,十七种微量元素,十二种维生素,其中虫草素的量是天然冬虫草的86倍,价格只是天然的五分之一,功效胜于天然冬虫草,中央电视台,香港翡翠台及亚洲台曾作专题报道。

廖伟彬(2015-04-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