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祭祀■异地买墓■文明旅游
4月6日,南昌两市民手捧鲜花准备祭拜亲人。
缅怀
英烈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特殊年份,也是首个国家公祭日后的第一个清明节,各地各界群众来到抗战遗址、烈士陵园,以多种形式缅怀为国捐躯的英烈,弘扬先烈精神。
清明当天,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迎来11.2万参观者和悼念者,创下历年新高,哭墙前的鲜花每隔两小时就需清空一次;清明节前夕,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前来瞻仰纪念先烈的人们。
岳麓山深处云麓宫举行的大型社会公祭,来自祖国各地的上百名抗战老兵、黄埔后裔和湖南老兵之家的志愿者,祭奠长沙会战阵亡将士;在滇西抗战重镇腾冲县,来自社会各界500多位代表分列国殇墓园广场,依次敬献花篮;而上海龙华烈士陵园里,前来参观的人数更是平常双休日的8至9倍……
革命英烈,是一个民族永远的精神丰碑。苦难的抗争、胜利的荣光早已熔铸为国家的集体记忆,时至今日依旧激荡着亿万人民的家国情怀、报国之志。
文明
祭祀
随着近年大力倡导文明祭祀,绿色环保节俭的祭祀方式越来越深入人心。今年清明祭扫前夕,一些地方便发出文明祭祀的倡议书,倡导市民转变在林区、景区等禁火区域烧纸钱、放鞭炮的祭扫方式,采用敬献鲜花、植树绿化、踏青遥祭、经典诵读等绿色环保方式缅怀故人,确保墓园秩序更井然,环境更清新。
同时,“树洞”诉心声、手机“献花”留言等文明祭祀新风在多地兴起。与传统焚香、烧纸相比,这些新的祭拜方式既方便又环保,对于一些远隔万里的祭奠者也很实用。事实上,心中对故去亲人长存一种真正的敬畏和缅怀,才是清明节祭祀先人的真正意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