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山的火龙是以民间信仰习俗为基本,舞龙活动惯例是在农历八月下旬的月黑夜(一般21-24日晚上)一连三晚举行。陈山的火龙,与众不同,平时并没有一条固定做好的龙放在那里,而是每年临舞龙前才造龙。龙分龙头、龙身、龙尾三个部分,龙头龙尾先用大竹扎成骨架,高约5米,骨架外再用山草和蕉树皮等包扎,以便插香。龙身以麻绳、铁线作为龙筋,用树枝叶扎成,每隔1.5米分成一节,用树杆或竹杆支撑扎牢,供舞龙者操持,节节相连,节节活动,通常总长约80-100米,可据舞龙人数多少增减节数。舞龙头、龙尾各用十多人,龙身每节一人。龙身扎成时,白天看样子不甚起眼,可是晚上舞龙时浑身插上千万支香火,星星点点的火头就呈现出巨大滚圆的龙身,形象非常壮观。近年来,节目日渐丰富,每晚舞龙前后,还放烟花,舞龙后,有舞狮和武术表演,不光是附近村民,陈山人的亲戚朋友,连鹤山市区以及更远的大量群众都驱车前往凑热闹、观赏火龙,一连几个晚上,人山人海。这一系列活动,构成了陈山村特有的人文景观。
陈山火龙,不论材质,形式都有它的特点,平时没有一条成形的龙,都是在舞火龙的前两天造,造龙时,由各里分别选派几名身强力壮的青年在年老师傅的指导下完成。香火龙长80--100米,分为龙头、龙身、龙尾三个部分。龙头、龙尾先用大竹扎成���架,高约5米,骨架外用山草和蕉树皮等扎成,以便插香;龙身以麻绳、铁线作为龙绳,用树叶扎成,每隔1.5米分成一节,用树杆或竹杆支撑扎牢,供舞龙者操持,节节相连,节节活动,可据舞龙人数增减节数,逐晚增长,10米20米不等,特别第三晚是根据当年人的参与积极性而增加多节数。
舞龙时点香火、“香火汇龙”、“沾龙气”、起龙、收龙都有一定的仪式,其余时间在陈山的主要村道上巡行游舞,巡行一周约一小时。舞龙前先点龙香:首先在龙头和龙身上点香火,随着哨声响起,人们都抢着去点香,从龙头至龙尾,全身插满香火,即呈现龙的形象。接着火龙进行巡游,第一晚晚上八时是在仲华祠(今陈山小学)操场“起龙”,龙头龙尾各用十多人,龙身每节二人,手执树丫,一齐擎起巡游全村。指挥者高声喊:“起龙!”紧接着百多舞龙者齐吼一声:“嗨,起!”于是爆竹齐鸣,锣鼓喧天,烟花飞舞,映红了半边天,龙头拜三拜仲华祠,开始巡行,以后每到一里都要向里的祠堂拜三拜。行进了,首先是由百余儿童组成彩灯队伍为前导,各人手擎一盏纸扎的彩灯:如鲤鱼灯、飞机灯、坦克灯、蝴蝶灯等,排成长队,形态万千,各具特色。由龙鼓队敲锣打鼓前行后,再三个引龙人手持香火球在前面旋转、滚动引导巨龙出巡,3头狮子殿后。100多名舞龙者在锣鼓声中,在爆竹齐鸣中前进,他们踏着强劲的锣鼓节奏舞动起来,长100多米的火龙在漆黑的夜里红光闪烁,远看,星星点点的火头构成的巨大滚圆的龙身在蜿蜒行走„„经龙门里、龙头里、松园里巡行至公路,然后绕至回龙里(新村),折人龙湾、龙怀、见龙三里,返回出发地点,一次的巡行就结束了。而第三晚巡游结束回到学校操场上,围绕操场转三圈,并进行盘龙表演。表演结束后,将火龙浸入水塘,称为“放龙入海”,一年的舞龙盛会才宣布结束,进入“饮龙酒”等余庆活动。
能力秀:http://wm23.cn/traitor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645068901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