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县隶属山东省滨州市,位于山东省中北部,黄河下游南岸,鲁中泰沂山区与鲁北黄泛平原的叠交地带。东接工业重地淄博,西临山东省会济南,南依胶济铁路,北靠黄河,济青高速公路横穿全境26公里,西距济南国际机场62公里,东距海滨城市青岛240公里。全县辖13镇、3个街道办事处,858个行政村,人口69万,总面积1252平方公里。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 邹平县置县于西汉,现有古文化遗址80多处,出土文物数千件。近年发掘的丁公遗址出土的陶片文字被考古学家认定为中华民族最早的文字,把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向前推进了800年。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在邹平度过了青少年时期。著名学者梁漱溟先生,三十年代在邹平创办了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进行了七年的乡村建设实验活动。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李广田,著名版画家刘建庵,语言学家郭在贻,都是知识界颇有影响的邹平籍人。
邹平县自然条件优越,物产资源丰富。南部长白山区为山地丘陵,是重要的林果产地。邹平水杏、礼参葡萄、长山山药、红芽香椿、金星山楂,久负盛名,远销四方。农业主要产品有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畜产品等,小麦和棉花跨入全国优质小麦基地县和优质棉百强县行列。矿产资源,现已探明的有铜、金、银、钼、硫、花岗石、麦饭石、矿泉水、天然气、石油等,特别是铜、金、矿泉水、花岗石等储量巨大。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建材资源和中药材资源。中北部为黄河冲积平原,土壤肥沃,黄河、小清河、孝妇河等主要河道纵横交织,水利工程配套,历来是粮棉集中产地和国家重要的优质粮棉生产基地。近年来,邹平县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全县形成了“心齐、气顺、风正、劲足”良好县风和民风。全县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
邹平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人文景观丰富。古文化遗址遍布县境。1991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首“丁公遗址”出土的“陶文”将中国的文字历史提前了八百年。邹平西汉置县,人文荟萃。秦汉之际伏生传《尚书》,名闻天下;魏晋之际刘徽作《九章算术注》,光采照人;隋末王薄长白山首举义旗,亨名字内,晚唐段成式撰《酉阳杂俎》,播芬四海;北宋范仲淹在邹平渡过了青少年时代,他的先忧后乐”的思想发端于此,邹平被誉为“范公故里”,名闻遐迩。明清以降,墨客骚人,纷纷雅集于此,酬答唱和,蔚然一时之盛。马骕、成瓘与经济学者脱颖而出,张实居、郝秋岩等诗家名流独标诗坛,璀璨夺目。近代学者梁濑溟曾在邹平进行了七年乡村建设实施活动。现代著名诗人李广田、版画家刘建庵、语言学家离在贻也都为桑梓邹平增添了亮丽的光彩。
境南部长白山绵延百里,山不高而秀雅,林不广而茂盛,松柏交翠溪流潺潺,向有副岳“小泰山”之称。白云、摩河、会仙三峰,雾霭缭绕,突兀峥嵘,蔚为奇观,古有“洞天福地”之誉。屹立山颠北望,黄河、小清河,宛如两条巨龙,自西向东,径奔大海。孝水、月河、黛溪、可花河等水系,自南向北,巧绣沃野,澄碧如画。“鲁中生态明珠”鹤伴山森林公园,“齐鲁小灵岩”佛教寺院唐李庵等景观点缀于其中,倍显锦山秀水之灵气。
邹平是全国唯一的农村地区对美国学者开放的调查点,自1986年以来,先后有一千余人次的外国朋友造访邹平。1997年7月,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曾专程来邹平进行了三天的考察访问。邹平交通便利,济青高速公路横穿县城,东距青岛港240公里,西距济南国际机场50公里,距淄博火车站20公里;通讯设施发达,连通世界各地;全县有旅行社4家,接待、购物、娱乐等旅游基础设施完备,热情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邹平,将以秀美的山水、丰富的人文景观和全新的旅游形象欢迎八方的朋友光临!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