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萧县著名画家——郑正

家乡区县: 安徽省萧县

      郑正,1925年出生于安徽萧县刘套村。1938年小学毕业。时因抗日战争爆发而辍学。1945年考入徐州师范美术科。1948年毕业后,从事美术教学工作,1983年离休。他自幼跟舅父萧龙士先生学画,深得家传。1949年春,曾随舅父去北平学艺,先后拜见齐白石、李苦禅、李可染、许麟庐诸画师,以所绘之墨竹、兰向名师求教。当时,白石大师在其所画之墨竹上题词:“吾亦画几六十年,未能似郑正先生之秀雅,先生年才二十,再用功。追到板桥易也。”苦禅画师亦在其所画之墨兰上题词:“写兰是老年人作或有不工者,郑正老郊写之自是老练.从此努力,当不亚于板桥。”此次在北平学艺期间,深得诸画师的教诲、勉励,作画意境为之大开。七十年代,郑老又南下宁沪拜见林散之、王个簃、朱屺瞻等海派画家,学习花鸟画创作而一举扬名。

      郑老的书画作品笔力老到深厚,构图简洁凝练,勾线流畅朴拙,墨色滋润洁净,多以牡丹、墨竹、兰草见长。画荷——亭亭净植,香远溢浓;画兰——墨见浓焦,韵盛气足。像作品《小康赛似蜜桃甜》、《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事事如意》、《花似锦》、《荷塘月色》等很富有时代生活气息。郑老常对记者说他的画没有那么好,别人撰文造词浮夸,他心里总觉得不安,每天除了操拳健身,就回画室读诗文,攻书画,而后挥毫泼墨,周而复始

      郑老在他从艺七十余年的创作中,人生命运也曾经历了无数次打击。在一次访谈中,郑老是这样给记者吐底:他住过牛棚、游过街、坐过大牢,但自始至终没有放弃过书画创作。在九十年代中期,郑老满怀对艺术执着追求,在家乡农村“四无”条件下举办书画讲习所,成立书画研究会,带着上百名农民书画家,开展书画培训和技艺传授,为“龙城画派”后继有人,培养出了一大批有成就的书画艺术家,其部分学员作品先后选送参加全国、省市各类书画大展(赛),优秀作品还被文化机构收藏。

      作为中国书画之乡萧县的书画旗帜性人物,郑正老先生今已九十高龄。他是一个乐观、豁达的人,几十年如一日以最大的力度打造传统,修练书画艺术,不骄不躁,博览历代名家名作,悉心研究创作,于寂寞之道中调整自己的心态,使之不随流俗,心灵的达观开朗,带来了创作的逍遥与自由,情感波澜起伏统统转换为笔墨意趣与形式美感。故而画家笔的一枝一叶,一笔一画都折射出其情趣格调和审美取向。所以我们阅读郑正先生的花鸟作品,会发现画家心性中的顺其自然,平淡从容和不以得失为怀的心境。细细品读,我们会觉出郑正先生的写意花鸟画体现着强烈的书画性,用笔沉着痛快,随心所欲不愈距,提按转折的交替变化,带来了笔墨语雷的视觉张力。于无拘束和率意奔放中不失法度与规范,在恣肆挥洒中透出隽永的意味和人文精神的底蕴所在。其中,笔的抒情性挥写尤见功力,用笔用墨多在凝练与流动,豪放与平和之中,于无法之法中创融一体,使其骨法用笔与气韵生动相得益彰地得到体现,并在汲取前人与当代大家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造就了刚柔相济,笔法方圆兼施,点创平实,骨力峭劲的风格特征,使作品在整体上呈现为格调清奇,气韵生动传神的境界和气息。

蔷薇泡沫(2015-04-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