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小吃是一种汉族特色小吃,集中分布在福建省,台湾省各地,由当地闽南人历来讲究饮食而成的多种多样的独特风味小吃,不仅如此还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与闽南小吃有关的历史典故可追溯到2500年前,以及产生了各种关于闽南小吃的古话等。
特色小吃编辑蚝仔粥
闽南人有食粥的习惯,时值初春蚝肥韭菜香的季节,选用盛产季节的蟳埔蚝,调配糯米制成粥,口味特佳。且蚝素有海中牛奶之美称,用蚝做的粥味鲜美,营养丰富。
一、原料
主料:糯米150克,(虫寻)埔鲜蚝500克,熟猪五花肉150克。
辅料:水发香菇20克,嫩姜50克,精盐5克,味精5克,胡椒粉5克,油炸葱花、芹菜末适量,蒜泥、白酒适量,猪骨汤1000克。
二、制法
1、将蚝仔洗净捞起沥干,把猪五花肉、香菇切成米粒状,嫩姜切成细丝并泡于清水中。糯米用清水泡2小时后洗净,放入蒸笼蒸透米心,待用。
2、锅置旺火上,下猪骨汤烧至八成热时,放进糯米烧沸,然后稍微搅动,以免成团粘锅。煮至5分钟,待米心熟透,加入猪五花肉、鲜蚝、香菇、精盐、味精调好味,即可起锅盛入碗中,食时撒上胡椒粉、芹菜末、油炸葱花、蒜泥、白酒即可。
特点:此粥质润味鲜美,荤香馥郁
芋包
一、原料
芋包
1、主料:芋头750克,大米500克。
2、辅料:猪五花肉250克,鲜虾仁50克,水发香菇50克,盐20克,味精5克,花生油20克。
二、制法
1、将芋头去皮洗净,与大米分别磨成浆,放入纱布袋沥干水分。
2、将五花肉、虾仁、香菇切碎,加盐、味精下油锅炒熟做馅。
3、把芋泥分别放在5-6厘米宽的各个小碗内,中间放馅料,表面再覆盖一层芋泥,放入蒸笼,旺火蒸20分钟即熟,趁热在表面洒上适量葱油、青葱珠即可食用。
特点:此芋包不油腻,清淡,松软可口。
炒米粉
“米粉”是闽南特产,是大众喜爱的菜肴。米粉制得最好的是泉州安溪县湖头,传说那里有一处特别的泉水,用湖头的泉水制出的米粉特别的柔韧,不会粘糊在一起。
一、原料
1、主料:米粉400克。
2、辅料:鲜虾仁50克,鲜鱿鱼50克,小白菜50克,猪五花肉50克,蒜仁5克。
3、调料:味精4克,花生油50克,上酱油6克,葱白5克,高汤600克。
二、制法
1、将鱿鱼、五花肉、小白菜切成丝状,蒜仁压松。
2、炒锅放在旺火上,倒入花生油、蒜仁、葱白爆锅,放入肉、鱿鱼丝、虾、菜煸炒,浇入酱油。放汤(占汤的1/3),汤沸15秒钟后,放入米粉,加盖,焖1分钟,翻炒后再加汤,焖2分钟,又再翻炒,汤全倒入,炒至汤干,加入味精、尾油,拌好装盘。
特点:柔又韧,滑润爽口,鲜香,是别具一格的点心菜。
鸡卷
一、原料
鸡卷
1、主料:净鸡肉150克,猪中段肉350克,猪网油3张。
2、辅料:干炸葱片15克,精盐6克,味精6克,净荸荠100克,白糖15克,葱白150克,干淀粉100克,五香粉10克,鸡蛋1个。
二、制法
1、将鸡肉、猪肉分别切成丝条状,荸荠洗净切成粗条状,葱白切成马蹄状。
2、将鸡、猪肉一并放于盆中,加入精盐、味精、白糖拌匀,稍腌片刻,加入干淀粉、干炸葱片、鸡蛋、荸荠、葱白搅拌均匀,成为馅料。
3、将豆皮洗净,放在案板上,包入馅料,卷成直径为3厘米的圆形条状数条,放入蒸笼用旺火蒸20分钟至熟取出(也可凉后切成小块下油锅油炸),装盘即可,食时配上芫荽、酸萝卜、酱料,盛于小碟佐食。
特点:此菜色泽雪白,质嫩鲜香,蒸食、炸食均宜。
安海土笋冻
土笋冻是用一种像蚯蚓一样的软体动物熬制成的胶状体。这种小动物生长在浅海滩涂里,呈灰白色,圆筒笋状,所以名叫“土笋”。晋江安海、东石一带都有出产,但以安海镇五里桥中亭港附近的土笋最肥最大。土笋冻的制作以西垵村最为出名。土笋冻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有药用价值,当你喉咙疼痛时,吃了它立即止痛,胜似灵丹妙药。它能降火消炎,清凉解热,是人们在大热天十分喜爱的小吃。
一、原料
1、主料:新鲜海土笋500克,精盐10克。
2、辅料:香醋4克,酱油6克,蒜泥10克,姜丝3克。
二、制法
1、用石槌不断碾磨海土笋,滚出全部内脏杂物。把土笋放入清水中,将其体内的泥土漂洗干净,呈白亮捞起。
2、锅置火上,把凉井水750克和海土笋一起倒入锅中,放入盐,熬至沸熟胶质溶出后连汤舀起,分装在6厘米左右的小瓷碗中静放在露天过夜,自然冷却凝成固体物(夏天要放入冻箱才会凝结)。
3、用竹签挑出,配以陈香醋、酱油、蒜泥、姜丝等佐料,即可上席。
芥菜饭
一、原料
米饭1碗,芥菜2两,芋头1两,香肠1根芥菜饭
二、制法
1、芋头切成小粒(0.5cm见方),香肠切成小粒,芥菜切成细丝,米饭放微波炉稍加热。
2、锅里放2勺的油,放入芋头炸成金黄色捞出。
3、放入芥菜、香肠翻炒片刻,放入米饭、炸好的芋头,加盐,翻炒均匀就可以了。[1]
五香卷
五香卷又称鸡卷、卷煎。是闽南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传统肴馔,普通家庭都能烹饪,可请客可祭祀,可作家宴。
五香卷
一、原料
1、主料:猪五花肉500克,鲜虾仁50克。
2、辅料:净荸荠100克,干淀粉100克,豆腐衣6张,油炸葱花20克,鸡蛋2个,葱白200克,精盐6克,味精6克,白糖15克,芫荽、酸萝卜、辣椒酱少许,五香粉15克,花生油1000克(耗50克)。
二、制法
1、将猪五花肉切成4厘米长的丝状,把虾仁、葱白切成粒状,荸荠均剁成丝状。
2、将猪五花肉丝、虾仁放入盆中,加精盐、味精、白糖、五香粉、鸡蛋搅拌均匀,稍腌片刻,然后放入干淀粉再拌匀,最后加入葱白、荸荠、油炸葱花,搅拌成馅料。
3、把豆腐衣平放在案板上,将馅料放在豆腐衣的一端,理成圆条状卷,卷成直径为2厘米左右的长条数份,即成五香卷的生坯。
4、炒锅置旺火上,倒入花生油烧至半成热时,将制好的五香卷生坯,沿锅边逐条滑下,待浮出油面后,用筷子稍翻,使各部分炸匀。炸至呈赤褐色时捞起,沥去油,再切成小块装盘。 上菜时与酸萝卜、芫荽、辣椒酱盛小碟佐食即可。
特点:此菜色泽赤褐,皮香酥脆,馅料嫩滑,热食味道甚佳。
肉粽
肉粽是闽南的传统风味小吃,其选料讲究,配料多样,制作精细,历史悠久,以独有的风味,享誉海内外。端午节吃肉粽、赛龙舟是闽南传统的风俗。
一、原料
1、主料:糯米4000克,软骨竹叶750克(8厘米左右宽),水草若干。泉州肉粽(侯阿婆)
2、辅料:猪腱肉1100克,虾米250克,香菇250克(要挑选小朵的),卤鸡肉600克,莲子250克。
3、调料:精盐44克,味精4克,红酱油210克,五香粉20克,猪油135克,白糖95克,加饭酒15克,干葱头30克。
二、制法
1、把竹叶放水里浸泡10小时后,用清水洗净,将竹叶理直沥干。
2、将糯米放水中浸泡1小时,淘洗干净,捞起沥干水。将大锅烧热,放入500克猪油、20克干葱头炸至金黄色时捞起,放白糖80克熬成红色,放入200克的红酱油、30克的精盐,把糯米倒入大锅中翻炒,并加五香粉和卤肉汁,用铲子不断推炒15分钟,待糯米显金黄色时,盛入大盆中待凉。
3、将猪腱肉切成小方块(每小块长约3厘米、厚1厘米)。把锅加热放入15克猪油、10克干葱头煸炒。放入15克白糖熬成红色,放入10克红酱油、10克精盐、2克味精、15克加饭酒,把猪肉倒入锅中炒焖10分钟,盛入盆中待用。
4、把虾米洗净。香菇水发去蒂,整朵烹用。
5、锅加热放入10克猪油,加入虾米炒过,盛于碗里待用;把精盐4克,味精2克放入锅中,再放入香菇焖好待用。
6、取竹叶两张相叠,从中间处弯折成漏斗状,叶面朝里,用左手托住,右手放入约40克的糯米,中间下凹些,然后依次数把猪肉两块(瘦、肥相搭配)、香菇两朵、卤鸡肉一块、莲子若干放在米上,再放30克米盖在上面压紧,两边折拢,将竹叶长出的部分向右折转,用水草绕两圈捆扎住,要扎紧。
7、取大锅一只,加水至八成满烧沸,把裹好的肉粽放入锅中(锅内的水要浸没粽子,不要让粽子露出,防止煮出夹生粽子),用旺火煮2小时,后用微火煮1小时即熟,停火后,粽子立即起锅。吃时剥去竹叶。
特点:此肉粽配料多样,制作精细,糯而不烂,肉嫩不腻,味香鲜美
蚵仔煎
蚵,又称海蛎子,学名叫牡蛎、蚝。蚵不仅营养丰富,且味道鲜美。闽南海边渔妇常把带壳的蚵挑入市区,边剥边卖,故十分新鲜。蚵仔煎是闽台两岸最为风行的一道民间小吃。
蚵仔煎
一、原料
海蛎肉500克,蕃薯粉250克,韭菜125克,青蒜125克,鸡蛋2个,猪油125克,蟹肉125克,芫荽30克,料酒30克,鳊鱼15克。酱油、白醋、番茄辣酱、蒜茸各备一小碟。
二、制法
1、把韭菜、青蒜洗净切细,和精盐、蕃薯粉一起加入小瓷盆内,用半斤清水搅拌成粉羹。鳊鱼用油炸酥,再切成细末。猪肉用刀剁成肉酱。鸡蛋敲破置于碗中,与蟹肉混合,搅拌均匀。海蛎肉洗净。
2、将平底锅放在微火上,倒入猪油(75克),待油热起烟时,即将粉羹倒入,用小铲拨散,使煎成片,煎约2分钟。待粉羹中水分蒸发,表面干燥随即将海蛎肉、猪肉酱铺在粉片上,再在煎锅四边注入猪油,用小铲铲起蚵煎片的半边,覆盖在另一边上,然后用蛋酱液盖在上面。经过4分钟煎熟,洒入料酒即铲在盘上,再撒上鳊鱼、胡椒粉,并在蚵煎两旁分别放下芫荽。
3、食前把酱油、白醋、番茄辣酱、蒜茸分别盛于四小碟内端出。
特点:此菜味香、鲜美、蛋嫩、粉滑琪 关键是掌握火候和调味。
面线糊
一、原料
面线糊
1、主料:精制面线75克。
2、辅料:虾糠150克,猪骨汤1000克,熟鱼肉200克,精盐15克,味精6克,淀粉50克,胡椒粉、芫荽、白酒(浸泡过当归)适量。
二、特点
面线糊是泉州人日常最喜爱的小吃之一。此面线糊味道鲜美,清甜爽滑,用餐前可根据各人的口味,加入卤大肠、小肠以及各种熟食品和油条,食用面线糊时撒上胡椒粉、芹菜末、白酒以及卤汁,味道更美。具有闽南地方风味。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