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覆卮山

家乡区县: 浙江省上虞区

 覆卮山位于上虞市岭南乡,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覆卮山属于四明山支脉,该山主峰海拔861米。  听说,早年山上古木蔽荫,猛兽经常出没,当地人描述  覆卮山(前冈村)的地理环境是“前冈大岭头,走路碰鼻头,云雾绕山头,  老虎蹲岩头。”这里山峦起伏,群峰连绵,阻挡着冷风的侵入。其中大名  鼎鼎“前冈辉白茶”就原产在这里。  因为,此地是上虞、嵊州两市交界。覆卮山又为于上虞境内,故覆卮山为上虞市内的最高峰。  上虞市岭南乡田山村位于上虞最高山的覆卮山山腰,以前为解决吃饭问题,在海拔500米左右处的山腰上开垦了700亩梯田种植水稻。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这些“梯田”就逐渐荒芜。今年年初,上虞市政府提出了“生态靓市、建设绿色上虞”的战略,在虞南山区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实行“北菜南移”,使荒芜的“梯田”获得了新生。  岭南覆卮山半山腰上的石河群,是第四纪冰川遗迹,已发现大大小小的石河有十多处,最长的一条石河有1000余米,最宽处在50米左右。上虞覆卮山冰川遗迹的发现,能对古环境变迁、古迹考证、古气象等研究提供有力依据,并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关于覆卮山的世纪冰川,我国权威地质专家韩同林教授在著名专业杂志《地质论评》07年第2期上发表的重要文章《浙江上虞发现罕见第四纪石冰川群地貌及冰川遗迹》对此是这样评价的:“浙江上虞第四纪石冰川规模之大,古冰川遗迹类型之丰富,且位于低纬度、低海拔地区,在国内外均属罕见,堪称世界奇观。我们的发现证明距今约2.9~3.5百万年的第四纪早期,该区确实曾发生过大规模古冰川运动,
图片
覆卮山的前年冰川遗迹可为研究东亚乃至全球第四纪地质历史变迁、气候、环境演化等提供重要实际资料,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同时由于石冰川群地貌和冰斗梯田的独有风光,具极高观赏性和美学价值,既神奇,又奥秘,可给人们极大的视觉冲击和美学享受,因此是开发旅游和开展科学普及教育的不可多得的自然景观”。

覆卮山的"千年梯田" 极目远眺,从山腰铺泻而下又从山脚叠层而上的田块,构成了一幅奇诡壮丽的图画。这梯田在当地没有人能说得清他们的先辈是何年所筑,只知道它的历史只少有五百年以上。覆卮山北彼石浪周围连成片的梯田有二千三百多亩,按每亩大约十块梯田计算共有梯田约二万三千多块,这些梯田全部由第四纪冰川遗迹----
图片
位于山腰处的前年梯田“石冰川”中的岩块砌筑而成。按每块梯田砌筑长度为15米,每米有3块岩石组成,高度为3米(9块岩石),即每块梯田由15*3*9=405块岩石组成,那23000块梯田就由23000*405=9315000块岩组成,其长度可达9315000*0.333=3101895米(3102公里)。如果把单块岩石排成线状其长度相当于上虞到北京的一个来回。可以想象这场面是何等的壮观!何等的不可思议!北京专家来虞考察时惊叹道:这里的梯田太美了,完全可与云南元阳梯田(正在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相媲美。

覆卮山的“高山草甸”   在海拔600米以上的山顶地带,一片草海绵延数千米,春天草色青春、野花滥漫,夏季满坡披绿、彩蝶纷飞,秋天成片的芦花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出银色的光,在微风轻轻的吹动下变得更加婀娜多姿,冬枯山野,又有一番独特的景观。还不时可见家养野放的黄牛悠闲自在地满山坡觅食。

图片
高山草甸

3 相关典故
相传南朝大诗人谢灵运回乡后,隐居在章镇姜山下,睁开眼就会望见这座山。一次,他游到这山顶上,“饮酒赋诗毕,覆卮(酒杯)于其上,山因而得名。”南宋王十朋有诗云:“四海澄清气朗时,青云顶上采灵芝。登高须记山高处,醉得崖顶覆一卮。”
覆卮山传说有“寂寞覆卮”之称。离村十里许,有覆卮山,对面有山名罗成,“覆卮高高,被我罗成当当腰”,意思是罗成山比覆卮山还高,你覆卮再高再大也只有到我罗成山的腰间。覆卮一听,便立即回敬了一句“罗成高高,被我覆卮一大刀”,罗成山被覆卮山狠狠地砍去了一个脑袋,从此,罗成山变为了覆卮的小弟,覆卮山则高高地耸立在四明之巅,显得有些寂寞。罗成的脑袋飞到了杭州,成就了杭州灵隐寺的飞来峰。

好吧好吧那好吧(2015-04-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