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如画,画中忘归——揭东景点

家乡区县: 揭阳市揭东区

      中国泱泱大地,山河遍布,好看的山水自然不少,而我未曾见识过祖国山河的其他大好景色,只独独见了我家乡揭东的几个景点,虽然去过的景点不多,却通过了网上的资料和图片认识了它们,觉得它们的美,是令人过目难忘的。

      首先谈起的是北标窥日,它是北回归线标志塔,位于揭东县地都镇鸡笼山南麓,是标志地理学上北回归线经过地方的建筑物。由浮雕地球仪、“北”字承重架和观赏台三部分组成,塔高13.6米,底坛直径30米,每年夏至日中午十二点,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时,能透过标志塔地球仪的中轴线管,在观赏台中心石板上投下日影,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北回归线是看不见的一条假想线,建立了标志塔,就使得人们能够直观地看到北回归线的客观实体,感觉到这条纬线的存在。它对天文、地理、土壤、生物、气候的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我国在北回归线经过的地方,台湾的嘉义、花莲,广东的汕头、从化、封开和云南的墨江都建起了标志塔。到目前为止,我国是世界上建立北回归线标志塔最多的国家。

      再说的是风门古径,揭东县风门古径距炮台镇东南方5公里,在巍峨神奇的桑浦山脉的石龟峰与大尖峰之间一峡谷,有一石阶古道——风门古径。《揭阳县志》称其为桑浦山之“门户、锁钮”,也被誉为桑浦山三大古径之一,是进出桑浦山区的交通要冲,又是奇石生姿、曲径通幽、古榕如盖、胜迹繁多的旅游好去处。
     古径有风格独特的风门古庙,庙旁有六百多年树龄的古榕,枝叶满盖,老干参天。还有常年不竭、清洌甘甜的仙泉井。近年在庙左侧兴建碑廊,海内外名家墨宝琳琅满目,为风门古径增加了传统而又新鲜的文化氛围。右侧新建有三层楼接待室和“桑浦山文化陈列馆”;前下方是“腾龙溅玉”大石柱。古庙、老榕、清泉、碑廊、石刻、龙柱……融汇成一体,形成一处优美的自然景观。
     从山下沿石径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雄伟壮观而又古朴典雅的石牌坊,上面刻有“风门古径”字样,是近代潮籍(揭西棉湖人)大诗人、大书法家、收藏家曾习径字迹,牌坊两边石柱上有对联“风门面榕江泱泱流水追逸士;古径通桑浦巍巍高山醉野人”;“精神高远同日月,山势清雄惠乡邦”(孙淑彦集句);“风拂尘嚣俗虑去,门开古径闲情来”(陈鸿辉联并书)。石牌坊左侧是流淌着的小溪,有“清泉石上流”的意境,右侧绿葺葺的草坪,上方有盘山而建的水泥公路通往红峰农场。


      最后要说起的是汾水战役纪念碑。1979年12月,-副主席粟裕到揭阳,指示建立汾水战役纪念碑,同时还题下“南昌起义军山湖战役烈士纪念碑”碑文。因种种原因,纪念碑没有建成。1997年9月28日,-办公厅主任程建宁将军等中央领导和省、市、县及玉湖镇干群在玉湖镇召开“汾水战役”70周年纪念大会,并发出建设“八一南昌起义汾水战役烈士纪念碑”的倡议。之后,社会各团体、个人纷纷响应,玉湖镇政府于1998年11月开始动工兴建,历时10个多月,投资1000万元,在当年汾水战役的战场中心——玉湖镇竹竿山建设16米高石体结构纪念碑一座。整座纪念碑占地3.9亩,碑身纯石体结构,高14.32米,底座宽4米,分二级台阶,周围加石栏杆,由原国家军委副主席-题写碑文。并修筑3公里环山公路,配套功勋亭、英烈门、烈士墓、老干部活动中心和基地管理处一座,创办500亩龙眼基地。南昌起义汾水战役旧址现已是一处集党员革命传统教育、军事训练、旅游观光于一体的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经省政府2002年12月11日批准,列为全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说起的只是其中的几个,好山好水还有很多,我想,每个人心中的家乡都是数一数二的美,而我对于自己的家乡,也是这种印象,我爱它的山,爱它的水,这片记载着我人生记忆的土地,我一直带着深沉而饱满的心深深地爱着它。

——完——

(我的主页:http://www.wm23.cn/caijiahao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833508283

蔡佳浩(2015-04-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