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村比城市更宜居

家乡区县: 淮滨县

自2009年开始,李昌平等人在信阳郝堂村进行的“内置金融”实验,已经开花结果。在故乡沦陷、村庄消亡的背景下,郝堂是如何逆袭的?听听三农专家李昌平的解读。
李昌平 | 文
现在中国乡建院每年在全国各地,做3-5个村子的实践,我们自己去选点,帮助农民搞建设,地方政府采购服务,郝堂村是其中的一个案例。2013年,它被评为全国示范村,12个示范村中,它是综合评比的第一名。
新农村建设的出路在哪里?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的情况,我之前给总理写信时说“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这三句话高度概括了三农问题。今天如果用三句话来描述今天中国中西部地区农民的状况,就是“政治贫民、社会流民、市场贱民”。今天基层组织的状况:经济发展靠外资,动不动就是招商引资,一些中西部地区的县一级、村一级都在招商引资,外资不一定是外国资金,主要是外部资金;社区建设靠恩赐,求爷爷告奶奶;社区治理靠广播。

一,农村的出路在哪里?我们把城市化、工业化概念先放到一边,从农村的角度来研究农村。我认为农村发展的力量要靠三个方面。
第一,金融创新,钱生钱。农民组织内部没有金融是没有能量的。台湾的农民为什么厉害?因为有农会;台湾的农会为什么厉害,因为里面有农信部。台湾一个乡2000个农民,农信部一年可以为农民提供贷款20个亿到60个亿。
第二是靠土地增值。如果在土地上种庄稼,一家一户这么一点小地赚不了多少钱,而连片的种植可以赚到钱,如果种药材、经济作物更赚钱,如果在土地上“种房子”更加赚钱。土地是财富之母,在改变土地用途的过程中所带来的增值收益到底归谁,如果这个增值收益归农民,农民就有希望。
第三是组织创新,增加农民自己的主体性。任何小农都不可能成为强势的市场主体,只有将千千万万的小农组织起来,变成一个有组织的社会主体和市场的主体。现在的农民组织都没有力量,农民也没有权利。
金融创新钱生钱、土地创新土地增值、组织创新人增权,并且这三个方面是互动的,是一体化的。金融创新能够带来土地创新,土地创新能够带来组织创新,如果农民组织有了土地增值的权利和金融创新,这个组织就变得有力量,所以金融创新是土地创新的基础,土地创新是组织创新的基础。
土地金融创新,就是将一个村社建成一个共同体,在共同体里加入内置金融,成立土地金融信托服务社。村社内成立资金互助的组织,依托这个组织,赋予它很多的功能。第一个功能是土地储存功能。农村土地很分散,农民出去打工了,无法经营,可以将自己的土地做价储存到金地融托服务社。组织给你一定的利息,存的时间越长利息越多。农民也可以将土地的使用权取走,若进城不想回来了,也可以将地权变现,出售给村社组织,或卖给村社内的其他农民。同时,宅基地和房屋也可以做价,信托给这个组织,每年收取固定的收益或分红。

二,重建农民村社共同体。中国乡村社会在旧社会时期,是以家族共同体自治为主,加上乡绅自治。解放后将家族共同体社会改造成为村社共同体社会。改革开放后,我们将村社共同体社会解体,现在的中国农村是无主体社会,不知道谁是主体。小农作为一个主体,在市场上没有权利了,就一定要组织起来。
我认为必须重建农民的村社共同体,要村社一体化。改革开放以后,只要村社一体化的都发展很好,只要没有实行村社一体化的地方,发展都不太行。这是规律性的东西,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必须要组织起来,最好的组织就是村社一体化的共同体,这种共同体是三位一体的,不仅要发展经济,还要建设社区和治理社区,通过社区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的建设和治理,反过来社区的建设和治理促进社区经济发展。
三,中国有10%的农村会逐步城市化,60%的农村会逐步空心化,还有30%的村庄会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后面这30%是我们要重点研究的。
村社共同体要适应城市化和逆城市化趋势。农村是一个平台,本地人、外地人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创造价值。建设新农村是要建设成开放式的,可经营的,大家都可以在上面看到价值的平台。在城市化一定水平时就会出现逆城市化,就会向农村转移产业,要养老、要休闲,要有清洁的空气,这时很多村庄就会成为宝贝,农村文明、农业文明就变得可消费,30%的村庄会变得越来越好,这是我们未来的方向。

制订章程的过程达成契约
信阳现在是河南省综合改革试验区,最主要的改革试验是什么呢?金融创新、土地创新,就是给农民发70年的土地产权证、房屋证,和城市是一样的。当时的市委书记叫王铁,很有魄力,花了大量的精力去办证,办产权证、林权证。信阳市的农民拿了产权证、林权证到银行抵押贷款,没有一家银行买账。王书记就急了,开了很多次会议,跟行长拍桌子。
我去上课时就说,建设新农村先建新金融,拍桌子能解决这个问题也不错。但如果我是行长,我也不贷。为什么?
一,银行将一个亿贷给一个企业,一个信贷员即可。将一个亿贷给农民,一户贷1万,需要多少信贷员?不经济。现在的银行都不愿意给小企业贷款,怎么愿意给农民贷款?
二,银行将钱贷给企业,不还钱可以拍卖企业。小农不还钱,只有几亩地,派银行的职员去经营吗?所以小农分散的土地资产不可能成为正规金融的抵押品。
三,银行将钱贷款给企业,企业在银行开户,钱怎么花的银行知道,可以控制风险,但是钱贷款给农民,无法控制风险。我们不能用美国的思路来解决中国的问题,美国的农民是几千亩、几万亩、几十万亩的土地,所以可以城市金融下乡。

郝堂是一个穷山村,种植一点水稻和茶叶,距离信阳市区大概15分钟的车程。我去了村里和村主任聊天,他那年55岁。他说我不想干了,因为村干部的道路是越走越窄。我问他想干什么?他说想为村里的老人办一点事情,村子里前两天有老人刚刚死了,是上吊死的。
我去的时候是9月份,满山都是板栗,可是板栗掉下来,树上的也没有人采,采下来不值钱。与其他村庄一样,郝堂村的青壮年也是在外面打工,很难回来尽孝。郝堂村,就形成了一种风气,老人如果得了病,自己判断这个病没有救,就上吊自杀或者喝药,年年都有。
我说我帮你,但你要有耐心。我带5万块钱来,你找政府要10万块钱,15万钱放到你村子里,村里愿意参加养老合作社的老人每人出2000块钱,最后资金所产生的利息收入分配给老人。另外,你再找7个人,每人出2万,3年之内不能要利息,3年之后可以要利息。再找老人和我组成监事会和理事会。
过了三天他就给我打电话了,说已经找到7个人,你赶快来。我去了,他打电话将这7个人叫回来,还有村里的代表、老人的代表,然后我们开始制定章程,讨论养老资金互助社的章程。从名称开始讨论,最后说夕阳红比较好。从为什么要干这个事情,有哪些社员,有什么样的权利、什么样的治理结构,贷款怎么收、怎么分配。我们用了36个小时。讨论完了之后,所有人都很兴奋,打印出来人手一份,回去再过一遍,没有意见然后签名。
制订章程的过程其实是达成契约的过程,是相互说服教育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是发现人才的过程,所以这个过程不能省。
就这样开业了,按照章程规定每年小年腊月二十三是分配日,我们是10月份开业的,很多农民不相信,开始只有15个老人加入。我们34万块钱很快就放出去32万块钱,到小年那天结算,产生9000多块钱的利润。按照章程规定,14%的利润分配给老人,每一个老人分了330块钱。
分红的时候,15个老人坐在台下,那7个人包了红包给这些老人,尽管只有330块钱,可是哭成一片,大家很感动。第二年48个老人参加,我们的资金规模也扩大了。年底分红时,每一个老人分到530块。
我们请来区里一个副区长,请她去给农民派红包,她站在台上边派边哭。她说我是农村出来的,6姊妹,我是老大,每年我在家族里召集开会说老人养老问题。我在做乡镇党委书记时也想给老人发钱,但是做不到。今天看到你们给老人发钱,很感动。郝堂村只花了政府10万块钱,就可以给48个老人每人发500多块钱。
第三年我们给老人分了700多块钱。第四年140多个老人,每一个老人发了800多块钱。去年也是800多块。今年可能分得更多。

寒梅傲雪玉(2015-04-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