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wm23.cn/liuluoguo湄潭中学;
湄潭县属贵州省遵义市辖,从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市区东向经326国道行60公里,即湄潭县城。县因湄江河蜿蜒百里越境而得名。湄江沿岸沃野连片,湄江又婉曲流经县城,所以,湄潭县城素有“小江南”之称。抗战期间,浙江大学西迁湄潭办学,湄潭县城更因浙江大学“东方剑桥”美誉得于此而蜚声海内外。湄潭中学处湄潭县城东北角,斜倚狮山,面临湄江,曾为浙江大学学生宿舍处。
学校始建于1933年3月,历经了湄潭县立初级中学(1933——1940)、国立浙江大学附属中学(1940——1946)、新湄中、贵州省立湄潭县第一中学等几个阶段。1990年,为继承和发扬抗战时期浙江大学西迁湄潭办学七年的优良传统,因循竺可桢校长“求是”训导更名为“湄潭县求是中学”。
2003年又恢复为湄潭中学,原浙江省委常委、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张曦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学校现有6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000余人,正式教职工220人,是目前全县规模最大的完全中学。她有1937年担任校长并组织了在遵义、贵阳等地广泛宣传抗日救国的“飞鹰步行团”的中共地下党员乔光鉴;她有徒步行至重庆并曾工作于重庆八路军办事处的革命烈士关祖潜;她有为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誓死斗争并得到周恩来、邹韬奋深切关注的“小七君子”;她有与浙江大学实验中学结合而成为浙江大学附属中学并由卓越教育家、科学家竺可桢先生担任校长的缱绻情缘;她有虽然僻处小城却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办学成绩屡居全省前茅并多次被确立为市立、省立重点中学的辉煌历程;她有近九年中考独取7名全县状元、高考成绩同类评比一流的自豪骄傲;她有由1999年的七十余名教师、二十余个班级短短十年如今已经3倍规模的俱进发展……湄潭中学。
今天还正拥有着一群朝气蓬勃的教师,一个励精图治团结协作的领导集体。她,一定继续秉承先贤遗风,谨怀求是创新精神,让学生充分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支撑起一方文化的天空,奉献向一方润养了她的水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