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应该知道的文化溯源

家乡区县: 内蒙古商都县

在商都这片土地上,原始社会后期即有人类活动,留下了他们的旅踪游迹。从商朝起历经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唐、辽、金、元、明、清,先后主要有鬼方、匈奴、鲜卑、乌桓、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生活于此,并以游牧狩猎的生产方式创造了独特的、古老的草原文明,这里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漠草原。其间明朝的戚继光为防蒙古,观察蒙古动静,曾前来商都游历、侦察了察汗淖,他记述:“插汉恼儿,即白海子,在宣府大青山后,宣边相去尚六百余里。本处原有长水海子,苦水海子三处,夷人因长水海子四望白沙,遂名插汗恼儿。插汗即白,恼儿即海子也。”

清朝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清朝派内大臣阿尔迪和理藩院尚书班迪等人设立张家口驿路。在今商都县境内安设有五、六、七、八台,吏部侍郎布彦图和侍读学士额赫礼亲自游历这5座台站所在地,并为台站命名,其中五台在今商都县小海子镇马相村西,命名为魁素图,意为多木之地;六台在今商都县小海子镇镇驻地一带,命名为扎哈苏台,意为有鱼的地方;七台在今商都县县城七台镇镇驻地,命名为明安白兴,意为千座房子,另说为千里之意;八台在今商都县西井子镇北渠子村一带,命名为察起尔图,意为齐整之意。在道光年间,清朝大臣斌良来今商都境内(当时为军台)游历,咏《商都杂兴》诗三首,热情地赞颂了商都境内的民俗风情和自然风光,这里是“毳幕毡房著处家”的草原景色。咸丰四(1854年)八月,内阁学士、礼部右侍郎宝鋆奉使三音诺彦部(即赛音诺颜部),共行程27天到达今蒙古国境内。他在《三音诺彦纪程草》中,对今商都县境内的4座台站的自然风光、民情风俗、驿道驿站情况以纪游诗的形式做了记录。如他今小海子镇一带所见是:“四边平野阔,一览众山低。泼雪分牛乳,临风听马嘶。”记录了商都地区优美的草原环境。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礼部右侍郎志锐由张家口赴乌里雅苏台亦游览并记述了商都境内是“路到奎沙碛多,东行高下尽陂陀。”“道路平川扎哈苏,幽人坦坦履长途”的塞外好地方。乾隆六年(1741年),巴达玛图庙(俗称小庙子)开始兴建,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正式落成,成为今商都县境的塞外名刹。

商都境内在民国4年(1915年)和民国5年(1916年),开始设置垦务行局兼设治局和招垦设治局,开始大规模放垦,当时流传有“想发财,到七台”的民谣。到民国7年(1918年),随着汉民的纷至沓来。正式建县,踏上了农耕文明的征程。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留下了吉鸿昌、黄顺才、黄玉珠、刘玉、门振铃等革命者的足迹。

解放后,在1958年,电影《北国江南》的著名导演沈浮和主要演员秦怡、王琦、孙正平、冯笑、向梅、史桂兰等到商都县小海子公社深入实际,体验生活。1989年和1992年时任自治区主席的布赫两次视察商都县;1994年,内蒙古党委书记刘明祖,党委副书记千奋勇,副主席张廷武、周维德、赵志宏分别来商都县检查指导工作。进入本世纪后,自治区党委书记刘明祖,自治区主席乌云其木格、自治区主席杨晶、国家扶贫办副主任胡富国、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等都曾前来商都县视察。2011年4月28日,北京军区司令员房峰辉和内蒙古自治区主席胡春华等军地领导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商都的旅游业正处于一个开发阶段,真正的旅游产业正在形成之中。过去在社会上流传有“首都商都卯都,一都不如一都。”而今随着军民共建绿化基地建成。将成为“商都卯都,变成绿都,屏卫首都”的绿色旅游基地。

 

我的能力秀主页: http://wm23.cn/luszidea

我的新浪微博主页: http://weibo.com/3211507193/profile?topnav=1&wvr=6

我的新浪博客主页: http://blog.sina.com.cn/luszidea

我的梧桐子主页: http://www.wutongzi.com/uc/47055417.html

嫑唧(2015-04-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