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民间节日习俗
双合(包括合成)民间节日,与其他地方是大体相同,而又独具特色。一年之中,共有十多个,从解放前一直被人们所沿用至今,每个节日都有其一定的习俗。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双合人过春节,年糕品种多式多样,主要有“粽籽”、“发糕”、“汤丸”,客家人还有一种“银他糍”(用粘米做成银他样,蒸熟后用水浸着,要食时捞起来切成片炒熟即可食用),象征有银有财,这是双合人春节节品的特色。
春分节(农历二月初二),此节本镇人习惯造艾糍作为节品。艾是草本植物,冬季生长在田间,开白花,有祛湿气之疗效,每年二、三月天气温气大,人容易生病,采摘晒干捣烂和米粉造成艾糍,以示消除百病。
清明节(农历清明这一天)。双合人大多数都有在清明扫墓拜山,历代相伟,这是悼念先辈的活动日,供品以烧猪或熟鸡、熟鸭蛋、猪肉、糯米饭、发糍等为主。
牛王节(农历四月初八)。过去双合人鑫以耕作为活,耕牛是农家人的命根。为了表达对耕牛的爱护,而形成此节日习俗。牛王节时,人们采撷一种叫鸡屎藤的植物,用其鲜叶与粉做糍(鸡屎藤糍)作节品。又因鸡屎藤具有很浓的香味和有清热解毒之功效,所以有人将鸡屎藤粉晒干封存好,不时用黄糖煮成糕给小孩吃。糊糕清甜香滑,既好食又可预防夏委生疮,一举两得。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双合人过端午节,本地人与客家人有所不同,本地有部分习惯五月初一,而客家人是习惯于五月初五。然而本地人也好,客家人也好,过端午节都习惯包粽籽作节品,历代如此。粽籽有两种,一种是四角粽,一种是碱水粽,碱水粽则需点上白糖或黄糖浆食。
上田节(农历七月的一天)。又称烧衣节,所谓“烧衣”是指向已故的亲人烧衣舍饭,祈求保佑降福。所谓“上田”,就是人们经过夏收夏种一个鑫月艰苦的生活,洗脚上田了,应庆贺一下,故称为“上田节”。双合人做上田节,大多数是制作濑粉过节。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这是仅次于春节的大节日。双合人过中秋节,从八月十四就开始做濑粉,将濑粉放入煲熟的牛肉莲藕汤肉中煮滚即食,美味可口。八月十五才进行赏月,品尝月饼和各样节品。节品中,本地夫、客家人都习惯做的一种叫“芋籽糕”的,用芋切丝,炒熟与粘米粉一起蒸熟,吃起来香滑可口,这种节品,意思是家人团聚,好象一棵芋一样,聚在一团。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九九重阳,天高云淡,合成人喜欢在这天进行登高活动。双合镇北有崖鹰岭,西式有凤凰山,南有大金顶,东有云宿山,都是重阳登高远眺的好去处。
冬至节(农历十一月冬至日),到了冬至,已是“秋收冬藏”的休闲时节,合成人家家做汤丸。晚餐有鹅有鸭,佳肴丰盛。本地人还有“冬大于年”之说。
团圆节(农历十一月最末一天,又称年三十晚),这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时节。年晚节,家家户户都团聚在一起吃团饭,畅谈一年来的业绩,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当然,双合还有其他节日,但主要的是如上所述。随着人们的思想进步,科学文化的发展,每个民间节日习俗也会逐渐“去其糟粕,留其精华”。
能力秀:http://wm23.cn/traitor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645068901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