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的潮汕人与客家人

家乡区县: 广东省普宁市

我的家乡是潮汕地区的揭阳市普宁市,普宁大部分地区以潮汕话为方言,而南阳山区的梅林镇、云落镇、大坪镇、高埔镇、船埔镇、后溪乡等方言为客家话,而我就是讲客家话的。

由于从小出来深圳生活,长大之后才逐渐对家乡普宁有深入了解。粤东地区的人主要有两种方言,一是客家话,一是潮州话。这两种方言差别之大,几乎与外语相同。

客家人和潮汕人共处粤东,尽管文化传统、生活习惯有很大差异,但最终却走向融合。客家人大部分生活在山区,不过,也有这样的现象,在以讲潮州话为主的潮汕平原,相隔几里的丘陵上的村落就讲客家话。而潮汕人由于生活在潮汕平原,人多地少,便发展出非常细致的市井生活和人际关系。比如,三五人聚在一起,必定要喝又浓又烫的功夫茶。可以说,潮汕人善做生意,擅长建立人脉关系也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因素。不同的地理环境当然使潮汕人和客家人形成了不同的生活习惯,比如潮汕人喜欢吃新鲜的海产,口味清淡;客家人喜欢咸而香的东西。

两者的融合是以对外开放和城镇化为契机开始的。最早的对外开放是被西方的炮火轰开的,清咸丰八年,中美《天津条约》将“潮州”列为通商口岸。但由于潮州府并不是海港,因此真正开放的是汕头。

一批在更早的年代奔赴南洋取得成功的商人回到广东投资,其中有很多是客家人。这些客家人到了印尼、马来西亚等地,将自己的山民身份变成了现代商人。

1956年汕头与兴(宁县)梅(县)合称汕头专区,大批参加革命的客家人从偏远山区走入潮汕平原。都是革命同志,通婚变得非常普遍,大大促进了客家人和潮汕人的融合。

特殊的方言是不同族类连结最紧密的方式,也是感情交流的最佳手段。但是,身份认同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排他性,你是我的老乡,就不是他的老乡。这给我这样的人带来了一些尴尬——我是出生、生长在潮汕的客家人,当两拨人都聚在一起的时候,我就不知该说什么方言了。

我可以感受到我家乡普宁的客家人习俗很受潮汕文化影响,比如每当春节我们家乡都有拜老爷习俗,而在非潮汕地区的客家人是没有这习俗的。

拜老爷是广东省潮汕地区一种汉族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 是一种对神的祭祀活动。其历史悠久,祭祀对象庞杂,影响非常广泛。“老爷”本来是旧时对上司或主人的尊称,以之称神表明了普通百姓对神明的敬畏。

深圳人中,客家人和潮汕人占了很大比例,但很多人都对这两个族群的差异忽略不计了。不过,潮汕人和客家人都一直有保留语言习惯的强大力量。

几十年过去了,粤东的方言区都提高了讲普通话的能力,但有些事情人们还是不自觉地说起方言,毕竟很多方言的特殊表达,用普通话是无法实现的。这也培养起这两个族群的国际性组织:世界客属大会和国际潮团联谊年会。时代在进步,客家人、潮汕人融入全国各地是肯定的;但文化是要讲传承的,保持地方特色也同等重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温志标(2015-04-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