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团体
常青诗社 ,因组织者万俊青年事已高,活动次数逐渐稀少,后来停止了活动。活动期间出版铅印诗集两集,发表诗稿300多篇,国家及省地5家报刊电台做了报道。
文安县诗词学会,是一个以离退休老干部为主体,中青年诗词爱好者参加的民间组织。学会成立于2000年春,会长李先润,常务副会长狄绍青。宗旨是,活跃文化生活,歌颂盛世,歌颂光明,鞭挞邪恶,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格律诗词,同时也接纳各种形式的新体诗歌。会刊《文潭》,是以文安八景之一——“文潭灏影”而得名。每年出版一集,所载诗词近4000首。
小溪诗社,由元里村孙锡川发起, 1991年8月13日成立。诗社的宗旨是,联络诗友,陶冶情操,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以古老的文学形式反映新的思想内容。要求成员必须按照古诗词的格律创作作品,也可写乐府歌行等古体作品,但要体现时代风貌,选择新的社会生活佳境,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诗社组织形式比较灵活,去留自由。不举行全体会议,只以作品交流形式互相联络。诗社每年汇集诗集一本,作者以邮寄的形式将作品汇总到元里村孙锡川处,开始为蜡纸刻印,后改为打字油印,再后来改为电脑打印,印刷经费由撰稿人自愿出资,但诗稿刊发与否与出资无关,诗集为内部交流。开始,诗社有十余人参加,主要是本县人士,后来发展到二十余人,人员涉及天津、塘沽、成都、重庆及文安周边县市。十几年中,诗社成员创作诗词、对联两千多首(联)。1995年中国诗词协会出版的《华夏吟友》河北省有49人的作品入选,其中有小溪诗社5人,而元里村有2人。此后又有5人的作品再次入选《华夏吟友》和华夏文化促进会的《鸿雪诗刊》。1996年与廊坊市老干部局、老年书画协会联合举办诗书画展,《河北日报》、《廊坊日报》均作了报道。2000年,在《廊坊日报》举办的征诗征联活动中,小溪诗社又有两名作者分别获一、二等奖。
春潮文学艺术学会,是由井秋峰发起,以农村知识农民和机关干部为主体,2002年3月成立。学会为会员制,入会退会有严格的手续。学会每月的第一个周日上午举行全体会员会议,每年有一至两次采风活动。为了给会员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学会在文安《消费广场》租用一个版面,辟为《文化与生活》,刊登会员的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后创办了学会季刊《春潮文学》。会员从成立之初的几人已发展到现在的几十人,会员中有两人加入了河北作家协会,多人加入了廊坊市作家协会。许多会员作品在《诗刊》、《诗选刊》《廊坊日报》等报刊发表。
几年来,会员中,杨新旺出版了诗集《绿鸟集》;麦克(王国圈)出版了《谣曲》、《麦克诗集》等多部,其作品入选了2004年度、2005年度《诗刊》社编辑的《年度诗歌精选》;张卫彬出版了《秋韵》、《心语》等多部诗集;井秋峰的《秋峰的诗》列入诗刊文库出版;井秋峰和张卫彬合编了《文安当代文学作品选集/诗歌卷》;三桥(薛巍)出版了《船行无痕》;学会编辑出版了多人合集《十双眼睛》。 2008年6月,由学会和文安大众论坛提供作品,由陈则利出资主编,井秋峰为副主编,王宝仓.宋九龄.杨新望.高继玲等执行编辑出版了汶川地震纪念诗文集《五月记忆》。诗人麦克提议书名,文安大众论坛负责人靳咏清书写的书名。此文集被四川江油市李白纪念馆等多家文化媒体和个人收藏。
燕赵风诗社,1988年5月由左各庄中学在校高中生樊瑞盛.石广斌.路光庆和现役军人王国青发起。1990年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出版发行了社刊。诗社会员由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三十几人。诗社以弘扬燕赵古风,倡导探究诗歌真谛为宗旨。早在1988年前后,樊瑞盛在《东方少年》.《校园文学》.《儿童文学》等刊物上就发表了多首作品;孙玉传在北京经商,仍笔耕不辍,在《战友报》和其它刊物上发表了多首诗作;曹五木(石广斌)在“第十三届(2004年)柔刚诗歌奖”中获奖,成为全国诗歌界较有影响的当代诗人。
80年代成立的文化社团,还有县师范的“春草文学社”有社刊《春草》;新镇的“野柳文学社”;苏桥的“苏声文学社”;赵各庄的“道旁花文学社”;德归的“小溪流文学社”;褚村的“小草文学社”,有社刊《乡土文学》。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