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糖画

家乡区县: 成都市锦江区

成都糖画是集民间工艺美术与美食于一体独特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主要流传于四川省成都市及周边地区。四川民间过去又称倒糖饼儿、糖粑粑儿、糖灯影儿等。是用融化的糖汁作画曾广泛流行于四川省成都市及周边巴蜀大地城市乡村。列中国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糖画约起源于16世纪,在明代宫廷习俗中,每当新年祭祖时,官宦大户人家往往用模具印制糖狮、糖虎和文臣武将等形象用以祭祀,后来该技艺传入汉族民间,逐渐演化为糖画。清初《坚瓠补集》有两首诗,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糖画盛行的情况:
液蜜为人始自汉,印成袍笏气轩昂。狻猊敛足为同列,李耳卑躬属并行。枵腹定知无肺腑,虚心自应没肝肠。儿童尽与相亲近,丞相无嗔可徜徉。熔就糖霜丞相呼,宾筵排列势非孤。苏秦录我言甘也,林甫为人口蜜腹。霉雨还潮几屈膝,香风送暖得全肤。纸糊阁老寻常事,糖丞来年亦纸糊。
这两首《糖丞相》诗说明当时糖画的造型多以人物和动物为主,并且深得儿童们的喜爱,在霉雨季节糖画不易保存,后来汉族民间因祭神用的糖人容易溶化,便用纸扎神偶代替。
明代四川糖画的流传情况,无资料可考。进入清代以后,随着大规模的移民入川,糖画也和其他的汉族民俗技艺一起传入四川,受到普通群众的喜爱。

刘家馨(2015-04-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