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凤图

马凤图(1888——1973),字健翔,回族,河北省沧县杨石桥(今属孟村回族自治县)人。生于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幼年读私塾,参加过武童生应试训练。幼年时,随祖父马捷元、父亲马化堂学习劈挂拳及摔跤等艺,并随舅父吴懋堂和孟村吴世柯习八极拳。1899年,马凤图当时12岁,拜盐山县黄林彪为师,习通备大架子,十二大趟子,劈挂,青龙等拳及六合枪要法,双手刀法,七十三剑(宣化剑)等艺。系统接受了李云标、肖和成、黄林彪所倡导的通备学说。1909年考取天津北洋高等师范学院,并在校加入同盟会,从事反清活动。1910年受同盟会燕支部之命,与同盟会人士,形意拳家叶云表等创办中华武士会,马凤图被公推为副会长兼总教习。
1912年后偕弟及八极拳家韩会清等赴东北,在沈阳结识了“奉天三老”(即郝鸣九,胡奉三,杨俊峰)及流寓东北的山东螳螂拳家程东阁等,彼此引为武艺知己。与马、郝、程等结为金兰换艺之谊。期间,从郝、胡,习翻子、戳脚等艺。从程习螳螂九手,八极及翻子等艺。并将劈挂、八极及六合大枪要法,通备剑法赠教郝、程等人。1920年偕弟英图,长子广达在河南加入冯玉祥国民军。1924年在张家口与张之江创办冯部的新武术研究会,并任冯部白刃武术研究室主任,主编《白刃战术教程》。期间与胞弟马英图一起创编了寓枪于棍的“风磨棍”,被西北军广泛用于训练和实战的“破风八刀”以及劈挂拳第三路飞虎拳。

民国十五年(1926年)随国民军入西北,先后在宁夏、甘肃、青海担任过县长、处长、专员、厅长、省府委员等职。民国十六年(1927年)至民国十八年(1929年)时任国民军军法处处长的马凤图被调任为导河县县长。民国十七年五月二十六日(1928年7月13日),赵席聘命令国民军和民团放火焚烧八坊,赵席聘认为,马仲英两次围攻河州城,“均在八坊发号施令,威胁很大,八坊不毁,隐患难除。当时县长马凤图曾请赵的参谋长李裕宽向赵请求不要放火。因为八坊居住的绝大多数是老百姓,而且有百年以上的回教建筑清真寺。赵席聘拒不听从,命令部队于二十六日晨八时出城,选拔精锐部队出南门搜剿八坊,其他分别向北塬、东川、西川进攻,还命令原有民团带上袖章符号,在后面放火,没有袖章的老百姓一个不许出城。陈毓耀的执法队随队逡巡,一连五天,竟将这一富庶之区,烧成一片瓦砾场,逃不出去的老人、病人和妇孺被杀死,烧死一百余人,激起了回民的仇恨。”国民军第二次解河州之围后,大军云集城内,从番号上看,就有七个师的军队,粮草供应成了大问题。国民军命令县长马凤图办理粮草供应,但原有的县政府兼办的兵站已不能应付如此庞大的粮草供应。国民军遂从兰州调来原任西柳沟兵站站长葛振江担任河州兵站站长,县政府派粮房徐文泉、仓库主任王壬荣及办事员数名协助葛振江办理粮草。征集粮草的办法是,继续向城内居民摊派粮草,又派民团到北塬、东川等地抢收百姓的庄稼、寻挖民间窖藏,搞得鸡犬不宁。但搞来的粮食等物的实际数字只有葛麻子(葛振江)和仓库主任王壬荣知道,他们勾结当地富商盗卖大批军粮,闹得满城风雨,民怨沸腾。到当年十月,国民军将马仲英赶出河州境外,事变告一段落。葛振江贪污军粮的案发,刘郁芬即派军法处长刘经泮接任导河县县长,调马凤图去兰州,并逮捕枪毙了贪污首犯葛麻子(葛振江)与两个办事员。这个贪污案件中并没有涉及马凤图县长。

1933——1935年之间,马凤图创办了甘肃省国术馆和青海省国术馆,曾兼任两馆副馆长。抗战爆发后,脱离政界,专心研讨武术及中医。1945年以后任西北师院体育系兼职副教授,期间为教课之需,创编了后来被列为劈挂拳第四路的“太淑拳”。

解放后马凤图从事医学工作,历任西北军政委员、省回民教育促进会主任、甘肃省政协委员、省民革常委、省武协主席、省卫生工作者协会副主任、兰州市中医协会主席等职。马凤图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誉为甘肃“四大名医”之一。他热心民族教育事业,富有正义感,曾长期担任甘肃省和兰州市回教教育促进会主任职务,为民族权益和发展民族文化教育而汲汲不懈。他以毕生的精力从事传统武术的研究与发展,创立了“马氏通备拳”体系,在西北诸省广为流传,传习者达十万人之多。对西北武术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1973年,因病去世于兰州,享年85岁。 

沐子言(2015-04-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