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故郡,泗水新滨。坐落在泗阳新城东部的致远中学,虽然建校只有十年,却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社会美誉度逐年攀升。2005年,致远学子刘泽锐取得宿迁市高考第二名、泗阳县状元的好成绩,考取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6年,全市高考总分前5名中致远中学有3人,其中胡玮玮位居江苏省第十名、宿迁市状元,考取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单小东位居宿迁市第二名,考取清华大学航院;2007年,泗阳县高考状元谢云龙又现致远,考取南京大学物理系,全校重点本科达线率全市第一,升学率第一。2008年,丁棘又是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成为致远学子进入清华的第三人,“三年三个高考状元,三年三个清华学子”的教坛佳话在宿迁大地广为流传,2009年魏建春获得宿迁市状元。
2001年,市县政府提出要大办民办教育,以解决教育资源不足问题。为响应政府号召,也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致远中学的58位教师毅然放弃了铁饭碗,投身于民办教育大潮,集资租用原财经学校校园,兴办了泗阳县致远中学。但是,进入实质性操作后,才发现民办学校不容易。一是由于民办教育在我市尚属起步阶段,民办学校还没有法律上的定性,政府的管理经验、管理办法以及政策的扶持力度相对不足。二是社会上对民办学校缺乏认识,家长更对学校能否坚持办下去充满疑虑,否定性评价远多于肯定性评价。这就直接导致招生,特别是招优生,变得特别困难。但在他们的不懈努力和亲朋好友的支持下,第一年实现招生1170人,也算是创下了民办学校开门招生的一个奇迹。2002年他们投资兴建了致远中学自己的校园。
2002年,致远中学由于高考成绩突出,一下子在本地引起轰动,一年的实践也让家长认识到民办学校也是在真心办教育,于是口口相传,为致远中学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以致当年招生时门庭若市。
2003年,致远中学高考本科达线人数有了更大的突破,更使全校教师团结一心,奋力拼搏,不仅让致远中学在泗阳大地上的口碑越来越好,也使致远中学走上了良性的发展道路,顺利度过了2003年《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后带来的民办教育的冬天。
2004年,学校规模已扩大到5000多人。为了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办精品教育的梦想,开始了致远中学晋星的历程。
2005年,学校迎来了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展历程:高质量通过了江苏省三星级学校评估,成为江苏省优质教育资源的组成部分,也将学校推上了一个更高的发展平台。三星级通过后,学校董事会立即提出:努力挖掘学校的办学潜力,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确定了更高的发展目标:创建四星级,努力把致远中学办成江苏省一流学校。
接下来的三年中,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水平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成绩不继提高,逐渐发展成为宿迁市最好、最有影响力的民办学校,可与宿迁市四星级学校相媲美。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