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迁哲,字孝彦,是南北朝时期陕南出现的一位著名历史人物。他出生于安康的一个豪族家庭。他的父亲李元直是梁朝的大臣,先后作过东梁州(今安康)和衡州(今衡阳)的刺史,并被封为敬骑常待沌阳候。李迁哲生活在这样的一个豪族家庭,自然会受到父亲的文化人格影响,以建功立业为人生目的,以实现名垂千古的儒家价值人格为行动指南。
据唐李延寿《北史》卷十六载:“迁哲少修立,有识度,慷慨善谋画。”故其父为衡州刺史时,留迁哲于安康,监统部曲事。当时他才二十岁,就特别注意与民众联络感情,了解他们的苦衷。史称其“抚驭群下,甚得其情。”是以梁大同二年(536年),便授职安康郡守加超武将军。到太清二年(548年),就擢升都督魏兴(今安康)、上庸等八郡诸军事,袭爵沌阳候,不久即迁持节信武将军散骑常待,都督东梁旬、兴等七州诸军事暨东梁州刺史。
就在李迁哲任职期间,梁朝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候景之乱”。面对纷繁复杂的局势,他始终保持着自己的人格尊严,不仅没有加入候景的叛乱,反而将部属组织起来,加强戒备,防止流寇扰陕南。大统十七年(551年),北魏大都督宇文泰(即后来的周文帝)把持北魏朝政,遣达奚武、王雄等南侵陕南、攻城略地,长驱直入。李迁哲奋起抗击,不幸兵败被俘,随即押解到北魏京师长安,宇文泰亲自审问他,,并指责他不早早投降。李迁哲大义凛然,回答说:“我本来就为不能战死疆场并保全名节而感到惭愧。”作为阶下囚又面对死亡的考验,李迁哲敢于这样说,无疑显示出了特有的儒家人格光芒。宇文泰大为感动,也十分敬佩,不仅释放了李迁哲,而且还拜李迁哲持节东骑大将军常待,封为沌阳县伯。李迁哲也被宇文泰的君子情怀所感动,不仅把宇文泰视作治国平天下的英雄,而且还把宇文泰视作知己。从此以后,李迁哲参预了宇文泰集团的许多重大军事行动,如平定直州(今石泉)人乐炽、洋州人田越、金州人黄国等连结发动的叛乱,攻占巴州、信州、降服黔州蛮人,保卫江陵等,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北周政权的建立和稳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进爵安康郡公。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