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绍
龙王庙行宫建筑群,布局严整,规模宏大,轴线分明,左右对称,气势磅礴,雄伟壮观。整体呈长方形,内外宫墙。中轴线上建筑物主次清晰,错落有致。自南向北,整个建筑群分为六大部分。最南端为古戏楼,古戏楼向北,为青砖铺设的宽阔广场。广场北侧是山门,山门的正上方,青砖镶嵌着乾隆皇帝御笔题写的七个镏金大字"敕建安澜龙王庙"和一方"乾隆御笔"印。
二、结构
在第一道院落的中心位置是乾隆皇帝下旨建造的御碑亭,碑亭正中耸立着一块5米高的御碑,碑帽的正面镌刻"圣旨"二字,碑身正面刻有圣旨全文,主要内容记叙了康熙、雍正皇帝建庙的原由和修庙的经过。碑身的背面和碑帽的两面分别镌刻有乾隆22年、27年、30年、45年、49年下榻此处所题写的御笔诗文。整个御碑亭的设计,造型大方,凝重端庄,充分显示了皇家建筑的特点、风格以及独有的艺术魅力。
在御碑亭的两旁,建有钟、鼓二楼。乾隆皇帝下榻此庙时,撞钟击鼓,两厢奏乐,以最高礼仪恭迎皇帝的驾临。
御碑亭的北侧是龙王庙行宫的主要建筑龙王殿。龙王殿,雕梁画栋,斗拱飞檐,结构严谨,装饰华丽,金碧辉煌,气韵无穷。乾隆皇帝五次下榻龙王庙,均在这里朝政议事,敬神祭祖。
龙王庙行宫的最后一进院落,是乾隆皇帝的寝宫。也称禹王殿,禹王殿属于宫式大作,屋面饰黄色琉璃筒瓦和龙吻,大殿分上下两层,占地面积360平方米,殿高20多米,是龙王庙行宫内最高的殿宇。乾隆六下江南,五次临幸于此都是夜宿于这殿宇楼上,人们称为"正宫"。与正宫相呼应的是东宫和西宫,这是随同南下的皇妃们居宿的地方。东西宫门前植有柏、柿、桐、椿、槐、杨六树,取意"百世同春""百世怀杨",象征大清江山和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兴旺不衰。
三、景点
1、御碑亭
御碑亭坐落在龙王庙第一道院落的中心位置,亭中有碑。
2、龙王殿
龙王殿两侧对应的是东、西配殿。东殿供奉五湖神,西殿供奉四海-井神。十尊神像皆手捧笏板,列次伺拜龙王。龙王殿是该庙最具特色的主要建筑之一,殿宇重檐歇山,清式龙吻。黄、绿、蓝为主的六色琉璃瓦覆面,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占地面积435平方米。殿前白石月台,玉石栏杆。大殿额枋高悬福佑荣河镏金匾一块,月台左右各有一座宝藏库,昔日用来焚烧字纸。月台当中为祭龙台,台中有吨余重的大铁鼎一尊。整个龙王殿,雕梁画栋,斗拱飞檐,结构严谨,装饰华丽,金碧辉煌,气韵无穷。大殿正中供奉东海龙王,为贴金坐像,神态端庄威严,令人肃然起敬。左右分列八大水神(俗称八大战将)。龙王象背后,绘有彩色壁画,画中有一大象,象身立一童子,手持一盆万年青,其意象征万象长青。这一院落中的所有建筑是该庙僧人日常佛事活动的主要场所,乾隆皇帝五次下榻龙王庙,也是在这里朝政议事,敬神祭祖的。
3、禹王殿
禹王殿是龙王庙最后一进院落中的寝宫,为乾隆皇帝曾经居住过的。
4、古戏楼
古戏楼建筑于龙王庙景区的最南端,额枋上悬挂 奏平成鎏金匾一块,上下门悬有阳春、白雪金匾各一块。
四、历史事件
龙王庙行宫这一珍贵的古建筑群,在"文革"中一度遭到破坏,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八十年代初,经过几百年风雨剥蚀以及战乱和人为破坏的"敕建安澜龙王庙",仍然以它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高超的古代建筑技巧,引起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从一九九九年开始,共投资1000万元分别对龙王殿、御碑亭、钟、鼓楼等建筑物进行了大规模修缮。恢复了"敕建安澜龙王庙"的历史原貌。
6月22日,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宣布:由扬州牵头的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其中中运河宿迁段的龙王庙行宫成为运河遗产名录遗产点之一。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www.wm23.cn/77gm88
我的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39754958.html
我的博客主页:http://blog.sina.com.cn/77gm88
我的微博主页:http://www.weibo.com/77gm88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