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十年代,聊城热心搜集和研究地方文史及民俗资料的吴云涛,在大集上花一角钱买了一本手抄唱词,其上署名“武水醉丐”,著作时间“光绪末年”,并有“清末秧歌调”标记。后来,《逛东昌》广为人知,其中有一句“煎丸子别处不会做”的唱词,这里的“煎丸子”指的就是徐公丸子,是历史悠久的东昌特产菜肴,制作工艺上溯到东汉末年。
东汉末年,徐庶担任聊城县令,招待来聊视察的东郡太守曹操时,特令厨师将肉丸子炸成不规则块状,比喻自己虽外表上迁就、屈从,而内心坚守节操, 绝不与之同流合污。徐庶用以自喻的菜肴伴同这段佳话代代相传,被称为“徐公丸子”。因其以煎炸技法制成,又被直呼为“煎丸子”。
徐公丸子,名叫丸子实际上并不是丸子,所以外地没有。外地的“煎丸子”或“扁煎丸子”,是以肉糊挤成丸子,入油两面煎炸成小园饼,与徐公丸子做法和造型都不一样。东昌府的徐公丸子具有外焦里嫩,酸咸酥香的特点,令人百食不厌。
或许是因为徐公丸子不同寻常的“身世”,使得它很少在街边小摊上见到。现在,城区部分中高档餐厅、酒店的菜谱中,偶尔能见到徐公丸子位列众多名菜之中。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