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县教育局获悉,省教育厅于近日下发了《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首次将义务教育课程分成两大类: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要求学校尽可能开发多种类型的拓展性课程,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科目和活动。换句话说,小学生、初中生也有机会选课了。
拓展课程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随年级上升增加
针对现行的中小学课程统一学习内容过多、过分强调共同基础、对学生兴趣培养和个性发展重视不够等弊端,《意见》中,首次将义务教育课程分为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据了解,基础性课程,是指国家和地方课程标准规定的统一学习内容。拓展性课程,则是指学校提供给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分为知识拓展、体艺特长和实践活动三类,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这样一来,每个学生从一年级起,就有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科目和活动,了解自己的兴趣点和长处,这样一来,将来高中选课时自然是小菜一碟。
另外,《意见》中还对拓展课程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进行了规定:一至六年级15%左右,七至九年级20%左右。为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需求,一至六年级开设体艺特长类和实践活动类课程;七至九年级全面开设三类拓展性课程,其中知识拓展类课程比例不得超过30%。
学校可根据自身特点设计个性化课程表
除了让学生有机会选课,此次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还要给学生减负。《意见》要求学校统筹课程,加强小学、初中、高中课程的相互衔接,加强各类课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并组织跨学科教学和主题教育活动。据了解,现行的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包括不同学科的课本,有不少内容存在交叉、重复的情况。比如时间,语文课要教分、秒、小时,而数学和科学课本里也有相关内容。而要求学校统筹课程的举措将为学生减轻不少负担。
此外,为方便学校统筹课程,《意见》还增加了学校的课程设置自主权,今后,越来越多的学校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安排课程表。随同《意见》一起亮相的还有《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仅仅就每门课在小学或初中阶段的总课时作了要求。比如,体育与健康一到六年级课时合计700节(以前细致到每周上几节课)。简单来说,除了开设各类拓展性课程,基础性课程每周怎么安排,学校也可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个性化设计。
不过,《意见》对学校的课时安排设置了两条“底线”:课时安排须根据国家课程标准要求,不增加周标准课时数和周教学时间总量,不减少品德、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和活动的平均周课时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