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的本质是在目标、环境、资源之间达成一个动态平衡。管理层很清楚,战略制定过程应该与竞争环境的具体需求相匹配。面对截然不同的竞争环境,公司在战略规划、发展和部署方面应该有显著的区别,但研究显示,很多时候公司所定的战略并无明显差别。是什么因素妨碍了管理者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战略呢?
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管理者缺乏制定战略的系统性方法,也就是说:他们缺乏制定战略的战略。我们根据环境的可预见性(能预测出一段时间后的市场需求、公司业绩、竞争情况等)和可塑性(你或者你的竞争对手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这些因素)进行了区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四种不同环境状态下,企业制定战略时适用的战略决策工具或方法:经典型战略、适应型战略、塑造型战略、愿景型战略。
我们发现,战略风格与市场环境相匹配的公司,表现远远好于其他公司。经分析发现,采取最合适的战略风格的公司,其三年股东回报率比其他公司平均高4- 8个百分点。让我们分别看一下这四种战略风格:
一、经典型战略
经典型战略最适合具有可预见性但不可塑造的市场环境。大多数经理人和商学院毕业生们对这个战略都不陌生—五力模型、蓝海战略、增长/份额矩阵都属于经典战略风格。在这种战略风格下,公司首先会设定一个目标,然后根据其特有优势和资源瞄准一个最佳的市场定位,再之后,通过有序、持续的规划建立并巩固这一地位,同时利用量化预测手段更好地预测未来。
二、适应性战略
全球性竞争、技术创新、以及经济不确定性等因素,使得环境的不可预见性极高。在这种变化很快、互动关联的环境下,企业所做的预期可能是错的,而且长期计划基本没用。这时的目标不再是效率最优,而是灵活性。
三、塑造型战略
在一个新兴或者年轻的高增长行业中,市场进入门槛很低,创新率很高,市场需求很难预测,并且竞争对手的相对位置不固定,一家公司经常可以通过一些创新举措完全改变行业发展轨迹。如果在一个成熟产业中也存在类似的分散性,并且不存在少数几家有实力的企业垄断这一行业,或者这一行业陷入停滞而且变革的时机已经成熟——这样的行业同样具有可塑性。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这家公司最好能采取一种战略,将不可预测的环境塑造成对自身有利的环境。
四、愿景型战略
有些时候,一家公司不仅要有塑造未来的力量,可能还要清楚未来是什么样子以及如何实现。这时就需要一些大胆的战略——就像发明家们创造全新市场时的战略,或者公司领导层凭借一种全新的视野让公司重获新生。这些都是很冒险的行为,这些战略信奉的是:先制造出产品,然后顾客自动会被吸引过来。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