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过了远古历史,它在人们心中一直是个迷,总是那样的神秘莫测,据《中国神史》载,尧帝之前,天下并无黄河一说,随着地壳的变动,青海、新缰、西藏的地形逐步升高,迫使西海的水向东流入陕西的阳行大泽;而在蒙古沙漠与陕、甘二省之间也隆起了贺兰山、阳山等山脉。把从前阳行大泽流向蒙士瀚海的水路隔断,于是,阳行大泽中的水当然就放不下满了出来,疯狂地向南从柳林的孟门山上俯冲下来。这就是“河出孟门”的缘故。自此以后,晋陕之地黄河泛滥成灭。当地的老百姓无法生存,只好四处逃难,这就出现人类历史上第二次改造大自然的壮举——大禹治水的故事。当然,第一次是指大禹的父亲鲧的治水了,因为鲧采取了堵水的办法,所以最后以失败告终,被舜帝治了死罪。 大禹治水总结了父亲的教训、采取了疏河道的办法,而终于成功,而他治水的开端,就在我们柳林的孟门镇,距此45公里,《水晶注》有记载说:“龙门未劈,吕梁未凿,大溢溺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大禹首先劈开孟门山,凿通蛟龙壁,开出了晋陕峡谷的主航首,才开成如今的黄河,固为孟门是大禹治水开辟的第一道门槛,所以名为“孟门”。古时用孟、仲、叔、季四字表示次序的先后,“孟”字排列第一,孟门山上至今的保留着当时的一处遗迹—大禹石,大禹石上有两个巨型脚印,相传是当年大禹治河时留下的印迹。 说到大禹治水,你也许听到过“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大禹是个干事业的人,故事说当年大禹治水的时候,天天奔波在三百里河道上,曾三次路过家门也没有顾得上回家看,他深知责任重大,不敢怠慢,以致三年也无暇顾及自己的娇妻。 他离家出走时,妻子已身怀有孕,可他三年不回,妻子肚子里的孩子三年没有出世。于是他的妻子很着急,就千里迢迢骑着骆驼来寻找他。禹夫人一路上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大禹的治水工地,而正当她准备兴致勃勃地去见大禹时,忽然天崩地裂一声巨响,山上起了纷纷的巨石,这时,一个巨大的人影正飞跃在山坡上,好象要用自己的身体挡住那将落下来的石头,禹夫人一看那是自己日夜思念的丈夫,于是就不顾一切地朝着丈夫冲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