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晨(1845—1922年),名保定,字定孚,又字蓉初,晚号“月河渔隐”,路桥河西人(宅称“杨家里”)。
他十五岁参加府试获得第二,1862年中举人,1877年考中进士,殿试冠浙人,为二甲八名。
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充国史馆协修,散馆,授编修。
1884年考取御史,1885年充顺天乡试同考官,补山东道监察御史,再补江南道御史,掌四川道。
1894年会试,充监试官。
1895年会考同考官,旋授刑科给事中。
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后,告老还乡,勤于著书,尤致力于台学,刊播遗书,诱掖后进,与邑人王咏霓等结社吟诗。
杨晨立朝敢言,陈述关系国家大事。1893年担任四川道监察御史时,关心强国之道,节抄洋务始末。其奏疏有《富强本计疏》、《请移民实边疏》、《裕国计疏》等三卷,有些已采入光绪年间所编的《东华录》。此外关于地方的《历陈台州疾苦情形疏》、《为台州水灾请赈疏》、《请减卫屯钱粮疏》则是为民请命。
那时在北京,浙江省唯台州没有会馆。1888年,杨晨任山东道监察御史,由邑人集资,“从户部购青厂官房为黄岩会馆”。
1901年,杨晨“至沪部捐建台州公所”,第二年“正月至沪,斜桥台州公所落成”。
杨晨想到“吾台襟山带海,交通阻滞,甬人始置轮舟,雇用洋人司收纳,动遭苛待。”于是决心发展台州的航运事业。
1808年,他到宁波考察轮船,回来后集资创办“越东轮船公司”,购买轮船,定名“永宁”,航行于台甬之间。
几年后又添置“永江”轮,航行于台沪之间。
1907年,杨晨与“葭芷黄楚卿集资二十万购回天主教堂所占筑码头涂地辟振市街”,这片涂地共二百余亩,自法国神父在海门建天主教堂,20年后才得收回。
在杨晨的努力下,台州的航运事业得以发展。
杨晨做官后,仍关心乡里教育事业。1891年,杨晨主讲路桥文达书院,并捐助经、史、子、集图书二千卷,1899年又主讲太平宗文书院。1905年与章一山(三门人,进士,翰林)同至上海参观澄衷学堂、南洋公学,回来后收回海门天主堂部分民办印山实业学校(由屈文六管理),并与院桥南舜谱筑鉴湖,湖堤种桑养蚕,建立学校。九月与王子裳、喻长霖(榜眼)至葭芷会沈东渌,设立椒江实业学堂,抽网捐为经费。
杨晨著述很多,其《三国会要》一书,研究“三国”典章制度的沿革损益,国内典籍仅此一部。杨晨还著有《崇雅堂诗文稿》、《敦书咫闻》、《瀛洲咫闻》等。杨晨编撰的有《台州艺文略》、《台艺金石略》,晚年编辑有《赤城后集》和刻《台州丛书》后集。所作《路桥志略》是第一部、也是目前唯一的路桥地方志,为路桥留下珍贵的历史、人文资料,杨晨原编时为二卷,后其孙杨绍翰续编为六卷本。
最近在参加网络营销能力秀,欢迎来主页看看!
http://wm23.cn/mu_mu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