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风筝历史
1986年
阳江首次组织风筝队,代表广东参加在山东潍坊举行的第一届全国风筝比赛。此后,阳江风筝代表队多次参加全国风筝比赛,至今,共获得全国金牌90枚。成为中国风筝“南派”之首,与“北派”山东潍坊风筝比翼双飞。阳江风筝还走出国门参加国际大赛,共获得国际金牌12枚。阳江的“灵芝”风筝还被评为世界风筝十绝。
1991年
阳江市建成南国风筝竞技场,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可容纳30万人放飞,是目前全国最具规模的风筝放飞场。
1992年
在阳江举办的重阳风筝节,除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参加外,还有美国、英国、日本、意大利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参加。
1993年7月
阳江风筝节中国风筝协会命名阳江为“中国风筝之乡”。
阳江风筝的“龙头蜈蚣”腰节上用带有草根的茎作横担。横担的两端没有羽毛或纸穗,只用自然的草根当作阻尼,每个腰节下面有一纸舌,随风飘动。这种风筝的设计制作采用“仿生学”原理,按“百足”类动物的生态,从头到身躯、肢爪,形似传神,巨者可达100多米长。放到高空时,能摇头摆尾,栩栩如生,还能附加特技表演,如“龙吐珠”、“戏鞭炮”、“龙头吐火”等,有声有色。这种“龙头蜈蚣”飞起来真如蚊龙出水,神龙飞天一般,可称一绝。
阳江特色风筝
阳江市最有自己特色的风筝要算“灵芝”。这种风筝呈椭圆形,顶上是一片白云,下面是一只活蹦乱跳的小鹿,口含一灵��草在不停跑动。风筝的顶端,用一根很薄的藤片涂上油,接在弓架上张开,在空中迎风“汪汪”作响,方圆数公里都能听到它的鸣叫声。它在飞行时类似硬翅风筝,可形成一对稍向下弯的“膀兜”呈弧形翼剖面。它的中间有一长杆,下扎鹿口灵芝的图案,造型别致精巧又独具特色,是传统中国风筝中一个可与北京“沙燕”,南通“六角”媲美的独特的品种。而且灵芝风筝上带长弓,紧张藤弦,风吹弦鸣,声传天外,是名副其实的“风筝”。灵芝风筝还有很多变种,如“莲花荷叶”等。1990年,在第七届国际风筝会上,阳江市取材于民间传说《白蛇传》扎制而成的“灵芝”风筝,被评为“世界十绝风筝”之一。
“灵芝”、“蜈蚣”外,阳江风筝的最大特色便是“花草鹞”。这种风筝的群众扎制基础最广,品种也最多。从花草鱼虫、鸟兽动物、人物图像一应俱全,常见的有双桃、双凤、石榴、百鸟归巢、孔雀开屏等。
阳江市由此被称为“纸鹞城”。
阳江风筝节
每年重阳,阳江人必去一趟鸳鸯湖,满天的风筝争先恐后地追求更高,更远。各式各样的风筝栩栩如生,自由翱翔。这似乎就是阳江人对于风筝的特别情怀。不管是小孩,还是老人,在这个节日里,都会拿起家里的风筝,无论在哪里都想要放飞一把。甚至我们会自己去创作属于自己的风筝,兴致勃勃地吆喝来一场比赛。
时间的推移,时代的转折,并没有让阳江人对于这个节日的热情减淡,反而更甚。甚至有不少的外地人来阳江目睹满天风筝这一幕。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