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风土人情别具特色
家乡区县: 阳江市江城区
阳江风土人情别具特色,文化传统独特,群众性的文化、艺术活动源远流长。
据考证,阳江风筝已有1400年的历史。阳江背山面海,旷野辽阔,到处都是天然的放飞场。由于山、海之间的特定地理环境,每年中秋至重阳期间,天气晴朗,秋风劲且顺,是纸鸢上天的最佳时节,放风筝便自然成了民间的活动。自古以来,城乡各处,男女老少,在重阳节期间,都要举行盛大的风筝赛会。阳江的风筝艺人,在重阳节前,更要赶制大量的风筝,以满足市场需求。改革开放以来,阳江的风筝活动更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阳江风筝已成为中国南派风筝的杰出代表。
1986年,阳江首次组织风筝队,代表广东参加在山东潍坊举行的第一届全国风筝比赛。此后,阳江风筝代表队多次参加全国风筝比赛,在1986-1998年间,共获得金牌87枚、银牌47枚、铜牌35枚、团体总分冠军6次。与此同时,阳江风筝还走出国门,参加国际大赛并获得殊荣。阳江的“灵芝”风筝被评为世界风筝十绝,声播海外,为祖国盈得了极高的声誉。
阳江扎制的风筝,种类繁多,不但放飞效果良好,而且形神兼备,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灵芝”是阳江风筝的杰出代表。这种风筝呈椭圆形,顶上是一片白云,下面是一只活蹦活现的小鹿,口含一灵芝草在不停跑动。风筝的顶端,用一根很薄的藤片涂上油,接在弓架上张开,在空中迎风“汪汪”作响,方圆数公里都能听到它的鸣叫声。这一作品目前不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都是独一无二的风筝珍品。“百足”(蜈蚣)类风筝则是阳江风筝的另一项骄傲,这种风筝的设计制作采用“仿生学”原理,按“百足”类动物的生态,从头到身躯、肢爪,形似传神,巨者可达100多米长。放到高空时,能摇头摆尾,栩栩如生,还能附加特技表演,如“龙吐珠”、“戏鞭炮”、“龙头吐火”等,有声有色。除“灵芝”、“百足”外,阳江风筝的最大特色便是“花草鹞”。这种风筝的群众扎制基础最广,品种也最多。从花草鱼虫、鸟兽动物、人物图像一应俱全,常见的有双桃、双凤、石榴、百鸟归巢、孔雀开屏等。
“南有阳江,北有潍坊”。在国内,阳江与山东的潍坊匹敌,南北遥相呼应,成为中国南北风筝最大的两个流派。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