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龙舟节

家乡区县: 阳江市江城区

阳江-龙舟节
家乡区县: 阳江市江城区

尽管,草长莺飞的“人间四月天”离传统的民间端午节尚有时日,但广东阳江的大街小巷,却因为当地官方“龙舟竞渡迎奥运”号角的吹响,连日来变得热闹起来,端午龙舟竞渡渐成热门谈资,当地民众无不翘首以待这场将在自己的母亲河漠阳江擂响战鼓、在中国奥运年拉开帷幕的具有特殊意义的民间龙舟盛会。而目前人们谈论最多的不是乾坤输赢,而是来自传统龙舟代表队的“龙种”们。
带着战前探营的冲动,记者今天采访了来自广东阳江江城“双带七星旗”的“龙种”陈汝瑶先生。
据了解,陈汝瑶先生至今在“双带七星旗”龙舟执事十二年,目前为“双带七星旗”的“龙种”,是当地一家工厂的厂长。得知今年要举行龙舟竞渡,这位厂长“龙种”又开始坐不住了。
广东人习惯称龙舟为龙船。龙舟的话题刚打开花匣,陈汝瑶便说起了自己十多岁在阳江一中念书时的“龙船瘾”,不是门道中人难以想象,当年这位品学兼优的中学生,竟然在端午节逃学到漠阳江畔“看龙船”,用时兴的话说,当时的他已经是不择不扣的一个“骨灰级”龙船“粉丝”。记得当年的班主任老师陈文泳为此要他“企堂”写检讨书,可是他写完了检讨书后,还是耐不住龙舟鼓响的诱惑,又偷偷飞跑到江边去看龙船了。
从一九九六年起,陈汝瑶就在阳江市的江城马洲开办私营企业。在此期间,他的老乡、同学莫树荣发起了恢复北帝庙“双带七星旗”龙舟的倡议,立即得到了朋友麦雄、梁怀、莫介和等人的大力支持,陈汝瑶参与了集资建龙舟的行动。
由于从小喜爱龙船,陈汝瑶对龙船渊源如数家珍。他说,当时的北帝庙已有了一艘所属的“七星旗”龙舟,七星龙旗上插有竹叶、飘带;新建的“双带七星旗”,龙旗则是插缨枪和双飘带。由于建造龙舟选址在恒达五金工艺厂门前的江边,不论是搭棚、拉电,都由厂里提供方便。
“双带七星旗”龙舟在一九九七年春进水,这一年恰逢香港回归祖国。龙舟进水前,陈汝瑶叫来本厂的几十名员工打光滑龙舟的船身,并涂上猪油,他这里成了龙船的埗头。当时还请来了岗列五家村的几十名壮汉扛船下水,并在江中试划,每个壮丁都发给了五十元利是钱和请一顿“龙船晏”(午饭)。
就在这一年的端午节,“双带七星旗”第一次参加江城龙舟竞渡,取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后来连续参加一九九七、一九九九、二00一、二00四年的四届比赛,不论是传统赛事或国标赛事,“双带七星旗”的比赛总分都排上第二名。
几十个春秋过去了,提及当年的龙舟进水和今天的竞渡风云,陈汝瑶的感慨之情溢于言表,称“从做龙种的助手到自己当龙种,个中感受一言难尽。”“做龙种最头疼的就是解决比赛经费问题。”
采访中,陈汝瑶告诉记者,今年要搞龙舟比赛的消息传开后,自己打心眼的高兴,自己的龙舟又有机会扬威漠水了。然而,当他作为龙种被区政府召集开会时,他的太太开始说什么也不让他去参加这次会议。
在记者的追问下,陈汝瑶终于道出了事情的原委。原来,在上届的龙舟比赛中,“双带七星旗”因募集的钱不够开支,结果有一点五万元要他自己掏腰包。他半打趣地说:“这钱是我向老婆借的,至今没有还!”
而据了解,其他“龙种”也有同样的“苦水”。陈汝瑶说:“做龙种是没有任何待遇的,凭的着一腔热血和一股热情,凭的是出以公心和真诚负责。”陈汝瑶坦诚地说,在江城马洲这个地方,十多年前曾驻有一些企业,但近年来这些企业几乎全部外迁,如今在这里居住的大多是生活有困难的群众,赛一次龙舟要集资上二十万元,说多难就有多难!
其实,当地内行人心里都明白,近年来解决民间赛龙舟经费的难度,比聘请和训练壮丁、保证赛船安全的难度都大,甚至比夺冠还难。
但是,眼前的陈汝瑶却语气坚定地表示:“我不会丢下龙舟不理,我是为着解决困难而回来当龙种的!”
在广东阳江,一直有人说着这样一句话:“天下事难不倒江城的龙种”!以“逆水行舟”而名声在外的阳江龙舟,正是因为有了一批像陈汝瑶这样将一颗赤诚的心植入龙舟这个民间文化遗产之中,永葆着对龙舟精神不倦的情结的痴心龙种,才有了阳江龙舟扬威漠水,走向世界的今天,才有了一代代承前启后的龙舟文化传人!

liu家菇凉(2015-04-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