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六枝特区梭戛苗族生态博物馆

家乡区县: 六盘水市六枝特区

  梭戛苗族生态博物馆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与织金县的交界处的梭戛乡,海拔1400—2200米,面积120平方公里。所辖12个社区(自然村寨),总人口5000余人,距六枝特区政府所在地40公里。梭戛生态博物馆是中(国)挪(威)两国元首——江泽民总书记和哈拉尔五世共同签署的文化项目,于1998年10月31日建成开馆。梭戛生态博物馆是亚洲第一座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

准备筹建

  为了保护和延续这支独特的苗族文化,1995年,经中国和挪威 文博专家考察后,撰写了《在贵州省梭嘎乡建立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并获得国家文物局和贵州省政府的批准,正式列入了中挪文化交流项目。
开始筹建

  1997年10月23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和挪威国王哈拉尔五世、王后宋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了中国博物馆学会与挪威开发合作署《关于中国贵州省梭嘎生态博物馆的协议》签字仪式,决定在中国建立第一座生态博物馆。
根据协议,按照国际生态博物馆的概念要求,1997年,梭嘎生态博物馆资料信息中心建设工程破土动工,挪威政府为此项工程提供无偿援助88万挪威克郎(折合人民币80万元),用于场馆建设和征集实物。
  梭嘎苗族社区是一个完整的生态博物馆,资料信息中心则是博物馆的一个信息库,它记录和储存着本社区的文化信息,如通过录音记录下口碑历史,存放相关的文字资料、具有特殊意义的实物、文化遗产登记清单和其它本社区内的遗产等,通过陈列展览向观众介绍即将参观的文化的基本情况,并对观众提出行为要求,这些都通过视听媒介的综合介绍来完成。
正式完工

  1998年10月31日,中国第一层生态博物馆--梭夏生态博物馆正式开馆,并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

  梭嘎生态博物馆的建成和开放,引起了挪威政府极大的兴趣和高度的重视,为使这一项目得到发展和延续,1999年3月16日,挪威环境大臣古露·弗耶兰在与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出席共同出席了《关于中国贵州生态博物馆合作意向书》签字仪式。随后,挪威政府官员又多次到贵州进行实地考察。1999年12月9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建立花溪镇山、锦屏隆里、黎平堂安三座生态博物馆,至此,形成了包括梭嘎在内的中国贵州生态博物馆群。2000年9月5日,龙超云副省长率贵州省政府代表团出席了中挪文化合作项目——中国贵州生态博物馆群的签字仪式。
在贵州中部六枝特区与织金县交界处的大山群中,世居其土的是一支不足5000人的古老而神秘的苗族支系。陇戛寨作为梭戛乡12个自然村寨中的一个,在民俗文化上是颇具代表性的。
2自然环境

  六枝梭嘎生态博物馆位于贵州省西北的六枝特区以北42公里的梭嘎乡陇戛寨内,平均海拔2000米,自然条件极为贫瘠,地处高山,水源匮乏。在邻近12个村寨中,居住着一支古老而又神秘的苗族支系——“箐苗”支系,也称作“长角苗”支系。箐苗寨依山而建,土墙茅房,原始古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民风民俗保持完整,民族文化深厚。妇女纺纱织布,画蜡刺绣,飞针走线缝制美丽的衣裙。建立生态博物馆以前,他们生活在极端贫困条件下,堪称人类工业化前生活的活化石。
3风土人情

传说

  据当地传说,清初吴三桂平定水西宣慰使安坤后,很多依附安氏的苗民四处散逃,躲到织金、郎岱交界森林中的这部分“箐苗”本世纪以来,逐渐聚居在梭戛方圆近百公里的地界内,为了哄吓、迷惑林子里的野兽,头上便戴上了奇特的头饰,这种头饰先是在头发中扎上牛角样的木板,然后用麻线、毛线、头发等盘结而成。“头发”重者2公斤有余,披散下来的长发竟有3米,这种头饰今天成了这支苗裔的标志。
  沿着石块铺设的路面走进陇戛苗寨,路边檐下晾晒着摊开的麻秆,其撕剥下来的麻丝经过古老纺车横编竖织就成了厚实的麻布,经过苗家女子的一双巧手配以蜡染细白布,便可缝合成别致的苗装。陇戛苗寨寨上女孩五六岁就要学绣花,八九岁便操持着学蜡染,先是用扁平的蜡刀点沾蜡液,在细白布上勾画记熟的图案,然后将画好的布放入染缸染色,再用水煮去蜡,一块上好的“花布”便呈现出来了。在陇戛的房前屋后,今天依然有机会观看苗家女子手上的绝技。
陇戛苗族的三眼策声是扯心扯肺的呜咽悠越,如果是在皓月下的寂静夜色里,低郁的曲调如泣如诉,穿透时空,一个古老民族在千回百转间可以重回历史!三眼箫、口弦、木叶、唢呐、芦笙、牛角等共同构建了这支奇异苗裔的情感宣泄体系。
  刻竹结绳记事似乎是失传的故事,在陇戛却是日常的记忆。老人过世,用“刺竹”记录各寨馈赠的礼物礼金,红白喜事完毕,主事者与主人家当众报账,无异议则烧竹毁绳。陇戛的婚葬是一幅奇异的民俗画面,是一段悠远的历史。
  陇戛苗寨寨中大小事宜,自有寨老、寨主、鬼师这类自然领袖做主,内外纠纷、婚配丧事、行医算命……事无巨细,各司其职,条理分明。
节日

  陇戛民族节日中有特色的是跳花坡、祭树节、祭山节及耗子粑节。绕花树吹芦笙、跳舞,到坡上对歌,祭树节是在农历二月第一个龙日于寨子附近找一处茂盛林子,寻一棵最古老最高大的树作为祭祀对象,全寨人家凑集猪、鸡、粮食,待鬼师或家师咒词后,在古树下挖个坑埋下4—5个装满水的土坛子,用石板盖住,此刻外人不得窥视,族内人等不准随便走动,妇女更是不得参加。先是在树下祭祀,杀红毛公鸡请祖先享用,祈请祖先保佑。事后全村所有男性痛饮大喝一台,祭树方告完结。农历三月初祭山节则在三月第一个龙日举行,程序一如祭树节,只是鬼师或家师要将埋下的水坛打开观察水的盈缩,以预兆当年的收成和祸福。据传说,远古时候有一年耗子很多,四出损害庄稼,老人们自发组织打死耗子,确保了农业丰收。从此以后,每年农历十一月当地人都要过耗子粑节,组织人们打耗子,以丰盛的饭菜祭祀祖先。
  由于梭戛乡与外界少有联系,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才得以保存至今,因而倍受文博界的青睐,1998年中国(中挪合建)第一家生态博物馆落户梭戛。该博物馆由原生状态的梭戛12个村寨及建在陇戛寨脚的资料信息中心组成。资料信息中心圆石垒砌咸的寨门伸出两只精壮的牛角状饰物,气势不凡;进入大门,抬望眼,便是一组民风淳朴的民族建筑,杉木结构的房子嵌着花格子窗户,这是当地民居的“再版”,茅草顶屋脊加厚堆高别是一番风味……集信息搜集整理、资料文物展示和接待功能为一体的信息中心除了要向观众、游客介绍即将参观的特定文化的基本情况外,还将告诉人们作为一名观众或游客的行为要求,以及他们将要看到和经历什么,然后顺着山道便可进入陇戛苗寨
居民状况

  现实情况是,除了这12个村寨,周边方圆50公里,其它村寨民居建筑格局变化超过了50%,而陇戛村寨保护区内的民居建筑格局变化小于15%。在周边村寨,很难看到身穿民族服装的人。在陇戛,不仅仅可以看到身穿民族服装的人,而且仍然可以看到头着传统硕大头饰的妇女。也许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一切,应当归功于几个大胆、坚定、具有前瞻眼光的博物馆学家在12年前做出的决定。也得感谢陇戛村民坚持和坚守,坚定地保持本民族风格箐苗族仍过着神秘而古老的部落式生活,与外界绝少联系,至今仍相当完整地保存和延续着一种古老的、以长角头饰为象征的独特苗族文化传统,其独特之处在于妇女头顶上戴有形似长角的大木梳,两角高于头顶两侧,角上绕有沉重的头发。头上绑扎1.5尺到2尺的木制长角,3公斤──6公斤的黑发套与白毛线绑扎成人字形的硕大头饰。这种文化非常古朴:有十分平等的原始民主;有十分丰富的婚姻嫁、丧葬和祭祀礼仪;有别具风格的音乐舞蹈和十分精美的刺绣蜡染艺术。他们过着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生活,恍若身处世外桃源,与世隔绝,甚至连婚姻至今还是在本民族内缔结。这种婚姻关系成为一条坚固的纽带,把这12个长角苗村寨紧紧连在一起。

  戛民族节日中有特色的是跳花坡、祭树节、祭山节及耗子粑节。节日里,陇戛苗族的三眼箫、口弦、木叶、唢呐、芦笙、牛角等共同构建展示着奇异苗裔的音乐艺术体系。每年正月初十为盛大的跳花坡日,花坡场中央栽插一棵花树,青年男女围绕花树吹芦笙、跳舞,到坡上对歌,歌为媒,舞传情,恋爱人生。陇戛苗寨寨中大小事宜,自有寨老、寨主、鬼师这类自然领袖作主,内外纠纷、婚配丧事、行医算命……事无具细,各司其职,条理分明。
陇戛寨有世界上最清澈的天空。夜晚,极其安静的高山上,天穹中的亿万颗繁星仿佛触手可及,很多人都说:只有在这里,才能见到世界上最明亮的星星,没有一丝人造光源污染你的视线。
贵州省人民政府为了消除陇戛寨居民的极端贫困现象,在村寨保护区外为村民建设了新房,使大部分居民搬迁入了新居。
4限制条件

水资源匮乏限制了梭嘎生态博物馆的对外开放,每年有五个月陇戛寨处于缺水状态。也许应当选择雨季对开放,以收取部分门票补贴村寨内居民和参与表演的村民,可能是减少和限制村民向旅游者伸手要钱的一种有效的方式[2] 。
5景点信息

地址:贵州省中部六枝特区梭戛苗族彝族回族乡境内
门票:没有门票
餐饮:梭嘎乡的街上有清真餐馆,味道不错,价格也不贵。如果是在苗寨,可在乡民家搭伙,十元钱就可以吃得不错了,苞谷饭、老腊肉、土鸡等味道都很好。
交通
1、贵阳、安顺等地均有到六枝特区的车。贵阳到六枝,40元/人,车程2小时45分;安顺到六枝12元/人,车程1小时15分,路况良好。也可乘火车前往。
2、六枝到梭戛乡,从早上7:30至下午16:30,每2小时一班,15元/人,人多可讲价,车程2小时,路况一般。
3、长角苗风情主要集中在陇戛及周边几个寨子。生态博物馆(门票5元/人)在陇戛。从梭戛乡徒步到博物馆约4.5公里,都是上坡的碎石路,较好走,也可以雇三轮摩托前往,10元/辆。
住宿
1、在梭嘎可住在生态博物馆有床位,大约20元/人。面对群山,视野开阔。但如果山上停水,住宿条件会相对较差。
2、要露营的话可以选择新落成的陇戛小学。学校附近有自来水、厕所,小学的操场是不错的露营地。
3、陇戛小学对面有几排新建的整齐划一的石头房子,这是一年多前政府兴建的解困房,不少村民已经搬到这里来了,所以这里也叫陇戛新寨。可以跟老乡商量住在他们家,不过自已要有睡袋、防潮垫等装备,因为老乡家通常没有多余的床。另外,不要在老乡家里白吃白喝。[3]
旅游小贴士
1、陇戛只是十二个寨子之一,其他村寨大多没有通公路,但都有山路相连,稍近的有小坝田、高兴、新寨、相隔两三公里,可请向导,或问清方向。寨容大同小异,区别于离公路越远的寨子看上去更为贫穷。
2、进寨的时候苗族少女会手捧盛满米酒的羊角和牛角,在门口敬酒接风。喝完第一羊角后,如果游客不能再喝,就把喝完酒的羊角尖朝上递回去。
3、不是节日或赶集、办喜事的日子,平时很少看到盘发髻的头饰,戴木角较常见。想看盘发或拍照的话,可请博物馆工作人员帮忙联系,或者自己到寨子里请姑娘盘发。考虑到至少要花上半小时才能盘好,而且还要有一人帮着盘,所以要价10元也合情合理,值得提前确定好人员,以免产生误会。
4、苗家有人生病时忌外人进家,当看到家门口放着一只撮箕,插一根绑着一棵草的木棍,即意味着家中有病人,切莫随便进入。
5、据了解,平时到梭戛的人不多,五一、国庆会有一些游客,最多是过年期间,因为那时候长角苗有传统的"跳花" 。

丁磊(2015-04-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