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文化艺术

家乡区县: 铜仁市万山区

文化艺术

截至2013年,铜仁市共建设了县级文化馆10个、县级图书馆10个,博物馆、纪念馆7个,实现了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全覆盖;县级体育场馆7个;农民文化家园153个、农家书屋2699个、数字农家书屋70个、农民体育健身项目47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52个、信息资源共享县级支中心10个、村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2452个;总投资1.2亿元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14]

花灯、傩戏、书法、箫笛、山歌、滚龙、龙舟赛、木偶、说春等非物质文化,申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预备名单1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1处;被授予“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之乡”8个,“贵州民间文化艺术之乡”9个。拥有苗族“四月八”、土家“过赶年”、侗家“赶坳节”、仡佬“敬雀节”、羌族“羌历年”和“毛龙节”、“花灯节”、“摆手舞节”、“龙舟节”等20余个民俗节日。被誉为戏剧“活化石”的傩戏,古朴神韵的苗家四面鼓、土家摆手舞、侗族大歌,惊险绝伦的苗族绝技绝活,是民族文化瑰宝。

三月三

侗族的传统节日,俗称“赶坳”或“社场”。男女老幼穿上民族节日盛装,汇集在山坳上唱歌或摆故事,自在游乐。青年男女用对唱山歌的形式,倾吐衷情。

六月六

农历“六月六”,又叫“尝新节”。将新米、瓜菜和鱼肉等品供奉祖先,然后全家共餐。这一天不论富户或一般人家,都曝晒衣服被褥,俗称“晒龙袍”。族长翻晒谱牒,以防霉烂、虫蛆。

石阡说春

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始于唐代,是石阡世代流传的一种综合性民俗活动。“说春”形式灵活,内容丰富多样,说词讲究,意在劝农,同时还为百姓送去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的祝福。

上刀梯

上刀梯,又称上刀山,其用途是傩活动中“还过关愿”时作“关”来用。后来被民间艺人综合成一种艺术形式。表演时加上了民族舞蹈、唱山歌、打击乐伴奏,男女表演者每上一步都要表演惊险壮观的动作技艺。

毛龙节

石阡仡佬族毛龙灯,是石阡仅有、国内唯一的特有灯种,是古夜郎文明发源地石阡的仡佬族“竹王崇拜”与中国“龙文化”融合、衍生而成的文化形式。该灯全以竹子编扎,由灯宝与毛龙两部分构成。表演时,数十人各执手柄舞动毛龙,并可多条毛龙相接摆出各种造型。夜间表演,整条毛龙通体透明,舞动之时更为壮观。2005年,“石阡仡佬族毛龙节”被中国文化部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静dxl(2015-04-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