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仙姑家庙是增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评为新八景之一,名为“小楼仙源”。家庙为祀奉何仙姑而建。庙宇始建于明代,清咸丰八年( 1858 )重修。
家庙砖石台梁式结构,第一、三进 13 架出前廊为封火山墙,第二进四柱一间五架拜亭为硬山顶。正堂供奉樟木雕塑的何仙姑像,左边墙壁有一幅八仙浮雕,右侧有一口天花井,名“仙姑井”。庙正堂右侧的瓦脊上有棵桃树,人称“仙桃”。
何仙姑家庙始建于唐朝,历经沧桑战乱,明代作大规模的修缮,清朝咸丰八年重修。家庙门额上“何仙姑家庙”五个隶书大字,乃咸丰戌年嘉平年黄培芳所书。门口两边镌刻行书楹联:“千年履舄遗丹井,百代衣冠拜古祠。”为史官王映斗所书。家庙砖石台梁式结构,硬山顶屋脊和封火山墙,庙内外装饰以木雕、灰雕、砖雕为主,飞檐拍板遍布花鸟、戏曲人物,工艺精湛优美。庙内有仙姑殿、庙顶仙桃、仙姑井、三忠、八仙堂等景点。
家庙有两大节庆,每年三月初七仙姑诞、八月初八仙姑得道日,善信自发举行盛大纪念活动,万人空巷,场面蔚为壮观。现应信众要求,重修何仙姑家庙,重修方案已通过专家论证。重修后的何仙姑家庙占地14000平方米,增建仙源牌楼、家庙广场、八仙会馆、麻姑殿、云母溪、仙姑碑林等一系列配套景点。
何仙姑家庙
是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朝,家庙是砖石台梁式结构,三进式,第一、三进十三架出前廊为封火山墙;第二进四柱一间五架拜亭为硬山顶,其正脊和垂脊均有反翘装饰。庙正面山门镌刻的隶书门额“何仙姑家庙”,为咸丰八年戊午嘉平黄芳培所书,山门上还镌刻了一副行书对联:“千年履舄遗丹井,百代衣冠拜古祠”;反映了人们对何仙姑的崇敬之情。庙二进正堂供奉何仙姑立像。何仙姑像用樟木雕塑而成,高约70厘米,为唐朝村姑装束。家庙有两大节庆,每逢三月初七日仙姑诞和农历八月初八日仙姑得道成仙日,当地村民都会自发举行庆典活动,各乡唱大戏、放烟火,连续数天,并在仙井旁边请“仙汤”,以求福祉。其间,到家庙广场上祭祀的游人多达数万人,香火盛极一时。后应信众要求,翻修家庙和家庙广场,并增建仙源牌坊、八仙会馆、麻姑殿、云母溪和仙姑碑林等配套景点。
何仙姑井
天花井又名何仙姑井,是何仙姑投井成仙的地方。井边的石鞋模型就是当年何仙姑投井遗留的绣花鞋。那么另外一只鞋去那里呢?一说在风光秀丽的百花山庄度假村;二是在荔枝生态主题公园——盈园。井台用花岗岩石凿成八角形状,上面铭刻“仙源涓涓,饮者万年”八个字。古井深达数丈,并不为奇,奇的是家庙周围方圆几里的井水都略有咸味,唯独这里的井水清澈甘例。用井水沏茶,特别香醇清润,常饮此水能强身健体。
仙桃
在家庙正堂屋脊瓦顶上,长有一棵桃树,据说已有一百多年树龄,相传是何仙姑师父麻姑献寿的仙桃,故又称“麻姑仙桃”。它虽生长在缺土少壤的瓦背屋脊上,但从不需要施肥淋水,依旧枝叶繁茂。每年入春,何仙姑家庙会出现“三多”现象:一是桃花多,元月桃花盛开时节,仙桃满树桃花,花开烂漫;二是人多,仙桃本是神奇之树,加上桃花盛开,更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前来参观;三是果多,仙桃长势喜人,结果累累。仙桃由于异常珍贵,故价值不菲,许多善信都下重金提前订购,以求福寿延年。2007年有一颗仙桃竟然拍卖出13.8万元的天价。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