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丹,[1] 陕西保安县(今志丹县)人,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2] ,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卓越的36位军事家之一[3] ,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
刘志丹原名刘景桂,字子丹。1903年10月4日诞生于陕西省保安县(今志丹县)金丁镇。
刘志丹于1921年考入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曾任学生会主席,组织领导学生运动,同军阀井岳秀等封建势力作斗争。1924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4]
刘志丹从青年时期起就投身革命。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天,奉党的命令,入黄埔军官学校。大革命时代,刘志丹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路军政治处长等职,积极参加反对北洋军阀的战争。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奔走于湖北、安徽、陕西等省,从事组织起义的工作。1928年,与其他人一起组织渭华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主席[4]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组织了西北反帝同盟军,任副总指挥及参谋长,后来,反帝同盟军改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支队,刘志丹历任副总指挥、总指挥等职。1932年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刘志丹仍负领导责任。1935年秋,红二十六军与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这年秋天,刘志丹受到机会主义分子诬陷,被关押起来。毛主席、党中央到达陕北,刘志丹才得到释放,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任、北路军总指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军长等职。1936年4月,刘志丹率红军东征,在山西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光荣牺牲,时年33岁。后来,毛泽东为他题碑:“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周恩来为他题词:“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5] 1943年,张闻天为他题词:“子丹同志的路线,是我党领袖毛泽东同志的路线,是我党的布尔什维克的路线,是真正中国的马列主义的路线。子丹同志,精神不死!洛甫题一九四三年十月。”[6]1931年9月,阎红彦、吴岱峰率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大队突破黄河天险进入。
刘志丹塑像
陕甘,刘志丹和谢子长按照陕甘省委的指示,与吴岱峰、阎红彦一起将晋西游击大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总队,对外暂称西北反帝同盟军,(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刘志丹任副总指挥(后任总指挥),与谢子长率部转战陕甘边,创建革命根据地。,学习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开辟以照金、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苏区。1933年9月任陕甘边红军临时指挥部副总指挥兼参谋长。11月后历任红26军42师参谋长、师长,率部北上庆阳、合水,与地方武装相互配合,开展游击战争。1934年2月至4月,刘志丹指挥部队九战九捷,以劣势兵力取得了西华池等战斗的胜利,挫败了国民党军对陕甘边苏区的第一次“围剿”,建立了陕甘边工农民主政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革命根据地。同年5月任中共陕甘边军事委员会主席,后兼任军政干部学校校长,与军校政委习仲勋、常务副校长吴岱峰一起亲自编写《军事教育大纲》《政治工作训令》等教材。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