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简介
平遥城墙位于山西省的中部,史称“古陶”,是国内仅存的完整的古代县级城墙之一,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二 建筑特色
古城有6座城门,各具象征:南门为龟头,面向中都河;城外原来有两眼水井,好似龟之双目;北门为龟尾,是全城的最低处,城内所有的积水均经此流出;东西有4座城门和瓮城双双相对,好像龟爪前伸,惟下东门瓮城的外城门径直向东开,据说是造城的人恐怕乌龟爬走,因此要将其左腿拉直,拴在城外慈相寺内的麓台塔上。
古城墙上据说有垛口3000个、小敌楼72座,象征着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使这座热闹的城市不失文采。
三 景点信息
平遥城内现存建筑有:金建文庙大成殿,元建明修清虚观,明建清修市楼,明建清修城隍庙,还有明清票号、钱庄、当铺、布庄、烟店、商号及民宅等,与城墙相互衬托,古城风貌依然可见。
1 瓮城
建在平遥城墙在城门外小城,又叫月城,用以增强城池的防御能力。平遥古城的瓮城城门与大城门的朝向多数呈90°夹角,即便敌军攻破了瓮城城门,还有主城门防御,由于翁城内地方狭窄不易于展开大规模兵力进攻,延缓了敌军的进攻速度,而城墙顶部的守军则可居高临下四面射击,给敌人以致命打击,正所谓瓮中捉鳖。
2 城楼
修筑于城池的城门顶,古代有时称“谯楼”。平遥城墙的城楼共有六座,创修于明代,造型古朴、典雅,结构端庄稳健。城楼是城墙顶精致美观的高层建筑。
3 角楼
建于城墙四角上的楼橹,主要用以弥补守城死角即城墙拐角处的防御薄弱环节,从而增强整座城墙的防御能力。角楼分别指西北角的“霞叠”楼,东北角的“栖月楼”。西南角的“瑞霭楼”,东南角的“凝秀楼”。
4 点将台
平遥城墙位于上东门和下东门之间城墙顶上,现为砖砌高台。相传公元前827年周宣王即位后,派大将尹吉甫率兵北伐猃狁,连战连捷,后奉命屯兵今之平遥,增筑城墙,并在此训练士卒,点将练武。明代中叶,人们为纪念尹吉甫功绩,在尹曾点将阅兵的地方修筑了高真庙。明清维修城墙时一并将“高真庙”连成一体,是城顶宽阔的高台,登高远眺,心旷神怡,诗曰:“层台百尺县城连,吉甫勋名雉堞前。塞草久消征战垒,龙旗怯意出车年”。
5 护城河
即围绕在城下的濠沟,城濠的产生则可视为最初夯筑城垣时,就地取土的结果。濠内积水而成池,成河,成了难以逾越的一道防线,“惟城围民,惟池围城”,“池”是“城”的屏障,故常以“护城河”称。
四 平遥古城的三个转折点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瓮城1988年,平遥城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97年,包括平遥城墙在内的平遥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五 古城日常维护
平遥古城经历了三次倒塌,不管是“自然倒塌”说,还是“古代豆腐渣古城”说,都认为古城的坍塌是时间惹的祸。按照他们的说法:古城历经几百年的风雨,今天塌了,应该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了。虽然当时有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冬天之前一平遥城墙平遥城墙会修复坍塌的古城,但他们若有若无的推卸责任的态度还是让关心古城的人们感到了些许的担忧。古城倒塌,今人不与其责怪修了“豆腐渣古城”的古代工匠,不如多想想自己在管理和维护古城工作中有那些不足。在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维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只有多从自己的工作中找问题才是一种务实、诚恳的态度。
我的微博 http://weibo.com/3815036181/profile?topnav=1&wvr=6#1428116968397
我的能力秀主页 http://www.wm23.cn/a602333508a
我的梧桐子主页 http://www.wutongzi.com/uc/9964013.html
我滴博客主页 http://blog.sina.com.cn/u/3815036181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