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4年(道光四年),道光皇帝下诏取消木兰秋狝。持续百年的木兰秋狝大典至此礼废。皇帝再也没有到隆化一带来,后来统治中国48年的慈禧太后更没有顾及这个地方。
清王朝虽江河日下,但丰宁县东半部分今隆化一带,却人口剧增,村镇相望,发展到了一定规模。丰宁县经过于广大,县城偏西,难于对这一代进行管理。热河都统延杰,于1909年(宣统元年)奏请新设隆化县。当年12月12日,清政府民不批准设立隆化。“隆化”县名,取的是“隆盛、开化”之意。
1910年(宣统二年)二月,隆化县正式成立。第一任县知事窦人桢来到唐三营上任,第一件事是勘化县界。丰宁县皇姑屯两个巡检司和承德府张三营巡检司所管辖的地方,当月划归隆化县管辖。隆化县边界,除东北的茅荆坝、七家当时归平泉州(平泉县前身),西部的西庙宫、碱房、燕子窝以上归围场厅(围场县前身)以外,其他边界与现在相同。县衙门设吏房、户房、礼房、兵房、刑房、工房,分管全县各方面任务。全县仍设皇姑屯、张三营、郭家屯三个巡检司,佐理全县政事。
隆化县成立的第二年,清王朝酒覆灭了,中华民国建立。1913年,隆化县归新设的热河特别区,县衙门改为县公署,六房改为两个科,巡检司改为警察分所。
隆化县初设的前5年多,走马观灯似的换了六任县官,最长的干16个月,最短的干8个月,来去匆匆,征集可想而知。1915年6月,隆化县终于来了一个想干一番事业的县官——罗则逖。他是贵州安顺人,毕业于北京筹边高等学校,任县知事后,清剿贼匪,复查积案,修桥筑路,发展经济,兴办学校,干了不少有利于百姓的事。他亲自动手起草了《请迁县署书》,痛陈县城偏北带来的不便,要求将县署迁往皇姑屯。上面批准后,他又多方筹集资金,将波罗河屯行宫改建为新县署。1916年7月,县署正式迁到了皇姑屯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